2018年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的主題為Beat Plastic Pollution,即戰勝塑料汙染。中文譯法為「塑戰塑決」,頗為巧妙。於是查了下近幾年世界環境日的口號翻譯,這裡選取引發思考的幾個:
1.
Green Cities – Plan for the Planet! 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2005年)
原文的plan與planet前半部分發音一致,這種聲音上的重合也可以考慮體現在譯文裡,將這一口號譯為:營造綠色城市,締造美好地球。
2.
Don't desert drylands. 莫使旱地變為沙漠。(2006年)
原文中desert為雙關語,除了「拋棄」的意思外還能讓人聯想到「沙漠」。因此,Don’t desert drylands或可譯為:不要『漠』視旱地。
3.
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
需要注意原文將「UN」大寫,暗指聯合國,可將譯文後半部分修改為:「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4.
Think. Eat. Save. 思前,食後,厲行節約。(2013年)
感覺譯文沒有原文清晰、乾脆。「思前,食後」其實是「思在前,食在後」,但表述的有些模糊,也可以理解為「在思考之前,在吃東西之後」。為消除歧義,可按照原文結構,將其直譯為「思考,進食,節約」。
5.
Seven Billion Dreams. One Planet. Consume with Care. 七十億人的夢想:一個星球,關愛型消費。(2015年)
譯文有一個小問題,將「七十億個夢想」譯成了「七十億人的夢想」。兩者的區別是「七十億個夢想」各自獨立,內容豐富,而「七十億人的夢想」則可以指七十億人共有的一個夢想,內容要狹窄一些。少了「七十億個夢想」的豐富性,「七十億人的夢想」與後面「一個星球」的對比也顯得蒼白了一些。
6.
Go Wild for Life. 為生命吶喊。(2016年)
Go Wild for Life讓人聯想到wildlife,而維基百科對2016年世界環境日的解釋為:This edition of the WED aims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illegal trade in wildlif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Environment_Day)。因此,中文譯文最好可以體現出「野生動物」的含義。一種翻譯的版本可以是「為野生狂野」。
最後,回到今年的主題。 不考慮譯文強調了原文沒有的「速戰」之意,「塑戰塑決」比原文精彩許多。如何在保留趣味的同時將其譯為英文呢?尋找與plastic發音近似的單詞,得到的一種譯法可能是:drastic against plastic,即在塑料問題上採取果決(drastic)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