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看歷史》2012年第8期
作者:李楊
在經歷了政審、學習等嚴格程序之後,劉曉華成為1.5萬名觀眾中的一員。1972年2月23日晚,她像是去完成一個莊嚴而神聖的任務,奔赴首都體育館。
這是為尼克森訪華組織的一系列活動中的一項,邀請美國總統看一場體育表演。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應邀訪華,成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開端。
所有觀眾都要經過嚴格的政審。劉曉華當時是北京東城電子儀器二廠(後改名為「北京自動化儀表五廠」)的學徒工,父親是紅軍幹部,政治上可靠,被廠裡選拔出來參與這項政治活動。
除政審外,觀眾還要經過多次開會學習,要求非常嚴格。幾點到場、從哪個門進出、什麼表情、何時鼓掌、掌聲的熱烈程度以及穿什麼衣服,都規定得非常細緻。
讓劉曉華印象很深的是當時對著裝的要求,要求穿得漂亮、鮮豔,這給她出了個難題。
「文革」開始後,還有多少人存著漂亮衣服呢?她沒有一件花衣服,她的衣服除了藍,就是灰,要麼就是國防綠。她到處找親戚朋友借服裝,毫無收穫。正好這個時候,小舅舅、小舅媽新婚來北京探親,小舅媽有一件粉紅色緞子面棉襖,她穿上合身,可她又擔心,穿這樣的衣服是不是太過分了,於是又去找朋友借了件花罩衣套在外面。
當天,體育館內座無虛席,正式開始前5分鐘,有組織的觀眾們脫掉了棉大衣。劉曉華瞬間被觀眾席上的顏色驚呆了。絕大多數的女觀眾都穿著非常鮮豔的綢緞、織錦緞小棉襖,在體育場的燈光下,光彩奪目。
19時30分,周恩來陪同尼克森夫婦進入大廳,場內的掌聲不是很熱烈,觀眾臉上展現的是不卑不亢的含蓄微笑。待尼克森夫婦坐定後,上百名運動員舉著紅旗,在運動員進行曲的伴奏下,邁著整齊的步伐列隊入場,場上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開幕式後是體育表演,有桌球、羽毛球和體操,表演者都是世界冠軍獲得者或是國內有影響的運動員。旅居英倫18載的劉曉華至今還記得,體態臃腫的莊則棟和張燮林打了一場不怎麼精彩的表演。但無論精彩與否,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表演結束後,觀眾以同樣控制著的掌聲和微笑送走了尼克森夫婦。此時劉曉華回頭一看,觀眾席上五光十色的畫面瞬間變成了灰黑色,人們又套上了平時穿的大衣。
心理轉變
大洋另一邊,很多美國家庭坐在一起觀看了尼克森夫婦登上長城的電視直播。他們都注意到,那天尼克森夫人穿了一件紅色的大衣。據尼克森圖書館工作人員阿里安娜說,尼克森夫人專門找了一位設計師為她的中國之行設計服裝。她選擇的大部分衣服都是紅色的,因為她要去的是中國。
此時的美國人,幾乎與中國人一樣驚訝。中美關係「解凍」,在美國公眾來看來,也是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