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
當你還擁擠在人從眾𠈌中
上海竟然有這樣一個地方
空無一人
這裡是洋山深水港四期
今年12月10號將正式投入運營
屆時它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
設備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
眼下已經進入實船測試階段
和傳統碼頭相比
它到底厲害在哪裡?
先看一段航拍
這些紅色的巨人就是岸橋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將貨櫃從海側抓到陸側
以往這一步驟需要橋吊司機
在四五十米的高空作業
在這樣不足5平米的司機室內
彎著腰瞄準下方的貨櫃
而在洋山四期
橋吊司機們的工作環境是這樣的
遠程操控室內
對著面前的360度展示橋吊實時畫面的液晶屏
操控手柄
就能實現對碼頭裝卸作業的操控
藍領秒變白領
貨櫃從船上抓取上岸後
原本需要由集卡送到堆場擺放
現在全靠它們!
沒有車頭
沒有駕駛員
這些自動奔跑的小車
難道有遙控器操控?!
它叫AGV
會根據地下埋藏的61199根磁釘
感知自己的位置
還能自行到換電站更換電池
未來會有130輛這樣的AGV同時工作
它們會根據實時裝載需要和路況
選擇最經濟的路線往返於岸橋和堆場之間
智能碼頭作業效率可以提升30%
意味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
在這裡裝卸能比以前節省10個小時
這是貨櫃「上岸」的最後一步—軌道吊
通過它將貨櫃整齊排列在堆場中
而這一步同樣無需人工進行操作
目前,振華重工已經為洋山四期提供了10臺岸橋、58臺軌道吊、50臺AGV,後期繼續擴大規模,最終有26臺岸橋、約120臺軌道吊和超過130輛AGV投入使用,吞吐量將達到630萬標箱/年。
要保證這些無人車完成各種作業、不發生碰撞,背後的的算法難度挑戰極大。面對挑戰,振華重工與上港集團通力合作,分別自主研製了ECS設備控制系統和TOS碼頭作業系統,組成洋山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神經」與「大腦」。這兩套系統的研製與應用,讓國內全自動化碼頭第一次用上「中國芯」。而最終的目標是要讓港口的效率達到最大化,目前青島港已經可以做到單臺橋吊一小時30次裝箱,國外目前最高也做到28-30次,隨著實際運行中的系統優化,洋山港的目標是要達到40次,實現新的「中國速度」。
憑藉著軟硬結合的實力
中國港機裝備全球份額已經從五年前的70%
增長到82%
中國製造正搬運著整個世界
隨著洋山四期投入運營
未來,洋山港所在的上海港
年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標準箱
這將是美國所有港口吞吐量的總和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