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送煤,熄火!」隨著指令的下達,赤峰製藥集團動力車間最後一臺鍋爐內的火焰逐漸熄滅,隨之而來的是集團內的一片寂靜,所有車間內的設備均因失去動力而逐漸停止了運轉。這個有著100餘年歷史,代表了赤峰市工業興衰的英雄企業於6月30日上午停下了他在紅山區城區內前進的步伐。
紅山區「退城進園」工作於2014年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共有7家企業完成了此項工作,其中紡織企業2家,醫藥企業4家以及冶金企業1家。隨著赤峰製藥集團動力車間4臺鍋爐的關停,紅山區「退城進園」工作已全部完成,這標誌著紅山區工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赤峰製藥廠的前身是大和洋行,建於1916年,地址在頭道街文廟以東至單橋子,也就是現在的製藥廠東門一帶。建廠之初業務範圍僅限於收購甘草,後來開始生產甘草流膏,經理為日本人龍山,當時人稱大和洋行為甜草公司,實際是日本刺探搜集情報的據點。
上圖為滿蒙興業公司的正門。
2、麻黃車間主要是軋麻黃,當時還不能生產麻黃素,只能生產麻黃膏,軋麻黃會產生很多麻黃廢渣,被用來當柴火燒。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這種工藝仍在延續,赤峰街的居民從藥廠拉回麻黃渣,放在大街小巷院子裡晾曬,弄得滿街滿路都是,晾曬時,還需人工用木棍不時地翻動,以便儘快風乾,幹後裝入麻袋儲存起來當引火柴用。
圖為滿蒙興業公司的甘草晾曬場地,也是麻黃的儲存場地,在廠區的北部。
夏季蚊蟲多的時候,家家戶戶在街上或院子裡點燃一堆麻黃渣,或加點六六粉農藥,名曰「燻蚊子」,搞得滿街煙霧繚繞,很是嗆人,七十年代前出生的都知道吧。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人工化學合成麻黃素,麻黃渣才退出居民的生活。
3、上圖為製藥廠東門,就是滿蒙興業公司的位置。
4、1948年5月26日,國民黨飛機轟炸赤峰,滿蒙興業公司廠區被炸毀。1949年初,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熱河省政府決定在赤峰建立熱河省麻黃廠,歷時3年,於1951年2月,建成了設計能力年產麻黃素5噸的新型工廠,並於當年4月產出鹽酸麻黃素,結束了赤峰只產麻黃膏不產麻黃素的歷史,1951年4月至年底,共產出麻黃素618公斤,1952年全年產出麻黃素達5339公斤。
上圖為1949年赤峰製藥廠建設中的場景
5、上圖為上世紀五十年代製藥廠大門,1953年--1958年,對麻黃素生產全面革新技術改造,擴建並實現了機械化,到1958年,鹽酸麻黃素年產量達41.5噸,躍居世界第一。
6、生產車間一角。上世紀五十年代,赤峰製藥廠代管和扶植了赤峰發電廠、赤峰水泵廠、赤峰化肥廠,新建了赤峰造紙廠。
7、上圖為上世紀六十年代赤峰製藥廠的大門口。「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是那個時代的特徵。
9、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製藥廠大門。
10、現在的製藥廠大門。
- END -
招聘求職 房產交易 轉讓出租
赤峰同城信息
免費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