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發布2018年度PM2.5來源解析成果

2021-02-25 廣州生態環境

為釐清廣州市PM2.5主要來源及化學組分

評估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實施效果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從2015年起

每年組織開展PM2.5來源解析

近日完成了2018年度解析工作

研究表明,2018年,廣州市PM2.5來源中佔比最大的是工業源和移動源,分別佔29.3%和25.5%。

工業源中,燃煤源佔22.2%、工業工藝源佔7.1%;移動源中,機動車佔16.8%、非道路移動源(船舶、施工機械等)佔8.7%。此外,面源(農業、生活等)佔15.8%、生物質燃燒佔比9.9%、揚塵源佔比7.6%、自然源佔比6.8%(圖1)。

圖1  廣州市PM2.5汙染來源佔比圖

城區的機動車尾氣源、工業源佔比高於郊區;自然源、面源(農業、生活等)和非道路移動源對廣州市南部區域影響較大;生物質燃燒源、揚塵源對北部區域影響較大(圖2)。

圖2  廣州市PM2.5汙染來源解析結果(不同點位)

2018年,廣州市PM2.5化學組分中,有機質佔比最大、為38.5%,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元素碳和重金屬元素分別佔18.0%、8.1%、7.4%、2.9%、1.7%。不同區域PM2.5主要化學組分構成差異不大。

廣州市2018年PM2.5汙染源來源與2017年相比,移動源、燃煤源、面源(農業、生活等)、生物質燃燒源、自然源、工業藝源和揚塵源分別下降了1.1、0.9、0.9、0.4、0.6、0.2和0.3微克/立方米;與2016年相比,分別下降1.3、0.3、0.9、0.6、1.4、0.8和0.4微克/立方米(圖3)。

圖3  2016-2018年廣州市不同汙染源對PM2.5源貢獻濃度比較

化學組分中,有機質、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元素碳和重金屬較2016年分別下降1.50、1.12、0.82、0.34、0.22、0.01微克/立方米(圖4)。

圖4  2016-2018年廣州市PM2.5主要化學成分質量濃度對比

以上數據表明,廣州市PM2.5汙染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大部分汙染源濃度呈下降趨勢。近年來,廣州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核心,按照「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工作思路,不斷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嚴控機動車船等移動源汙染,提升揚塵汙染控制水平,加強餐飲油煙和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整治。

2017、2018年,廣州市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二級標準,2019年1-10月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持續擦亮「廣州藍」城市名片

下一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將繼續深化PM2.5來源解析工作

利用研究成果科學指導大氣汙染防治

採取針對性措施

全力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相關焦點

  • 關注丨北京PM2.5來源確定
    14日,北京市發布了最新的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研究成果。北京市2017年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三分之二,區域傳輸佔三分之一,本地排放中移動源佔比高達45%。精細化來源解析」研究工作,得出了北京市新一輪PM2.5的主要來源結論和下一步工作建議。
  • 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發布 空氣汙染"罪魁禍首"被揪出
    21日,武漢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研究成果。研究結論顯示,武漢市顆粒物的來源主要是4個方面,即工業生產、燃煤、機動車和揚塵,其中,PM2.5的最大貢獻源為工業生產,而PM10最大貢獻源為揚塵。  根據研究,武漢市PM2.5綜合來源中,工業生產貢獻比例達32%,包括工業鍋爐及窯爐、生產工藝過程等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和氣態前體物產生的二次顆粒。
  • pm2.5檢測儀靠啥取勝?當然是核心傳感
    pm2.5檢測儀也自然而然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有人可能會疑惑,我能查詢到pm2.5數據啊,為什麼還要買個pm2.5檢測儀?是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天氣類app,都調用的是官方環保局遍布全國的檢測站點發布的數據,但是有一點大家容易忽視:官方發布的pm2.5數據是室外某地區某時段的平均值,而室內和室外的pm2.5數值差別很大。
  • 機動車尾氣是PM2.5最重要來源
    機動車尾氣是PM2.5最重要來源 時間: 2013-01-25 15:21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PM2.5由於粒徑較小可以直接避開鼻腔以及呼吸道的攔截過濾作用直接進入到人體的呼吸道,進而對人體肺部及氣體交換造成一定的影響。
  • 【附小推薦】怎麼選擇pm2.5口罩
  • 6處身邊易被忽視的PM2.5來源
    美國EPA跟WHO就曾經指出,室內的PM2.5其實比室外還要來得高。PM2.5 對健康的影響懸浮微粒不只危害呼吸道,也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例如呼吸道疾病、癌症、新生兒低體重、心血管疾病。
  • 公共基礎知識:PM2.5和PM10的來源分別是什麼?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能進入肺部)。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
  • 明年起 阜陽市將正式發布PM2.5
    全省監測站聯網項目已完成採購說起PM2.5,大家一定不陌生。這種微小顆粒,就是組成霧霾的「罪魁禍首」。目前,我省僅合肥、蕪湖、馬鞍山等3個環保重點城市能監測並對外公布PM2.5這一數據。包括我市在內的其他城市的空氣品質監測和排名,一直還按照老標準PM10為主要參考數據。對此,潁州晚報記者了解到,按照環保部要求,繼環保重點城市率先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之後,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需在2014年底前完成新標準監測能力建設並聯網發布。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PM2.5口罩」有用嗎?
    隨著我國霧霾天氣的常態化,PM2.5防護口罩的銷售異常火爆。在某寶上搜索「pm2.5口罩」,能搜出數萬件商品。棉布、棉紗、無紡布、活性炭層等材料的口罩可謂五花八門。這些PM2.5口罩對PM2.5真的有效嗎?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相當於針尖二十分之一大小。
  • 臺灣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
    日前臺灣大學揭露一項調查,2014年因暴露PM2.5死亡者逾6000人,且6成集中在中南部。      空氣汙染扛不住!大家好,我是到了秋冬季節就犯鼻炎的人肉空氣汙染檢測儀撩叔。又到了空氣汙染的高發期,一大波口罩已經被叔收進了購物車,海峽對岸的寶寶們,也同樣面臨pm2.5爆表的難題,果然是同呼吸,共命運。
  • pm2.5口罩真的防pm2.5嗎?
    據介紹,普通的紗布口罩就是纖維口罩,它的阻流原理就是一個機械阻擋作用,通過這一層一層的機械阻擋,可以把大的顆粒阻擋住,但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物阻擋不住,更不用說PM2.5的顆粒物。然而,PM2.5是非常細的顆粒,要阻隔PM2.5顆粒,對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要想讓口罩能對PM2.5有阻擋作用,那口罩就要非常細密,人呼吸起來會很困難,另外價格也會較高。
  • PM2.5可能致肝癌!!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追蹤全臺7鄉鎮2萬4千人16年,發現PM2.5除了會導致肺臟與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PM2.5是肺的最大天敵 除2.5負離子長壽儀護肺有道
    霧霾天最大的空氣汙染物就是PM2.5,空氣中的有害顆粒越小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越大,小於2.5微米(相當於頭髮粗細的1/30
  • 臺灣PM2.5隻有71,竟然敢稱」紫爆「?丨晚匯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台灣遭遇霾害,午後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由北而南逐漸升高,全臺紅色警戒。
  • 【榜單】全國190城PM2.5年均濃度排行榜發布,你家排第幾?
  • PM2.5口罩標準發布,原來之前用的N95都不合標準~
    PM2.5口罩標準發布,原來之前用的N95都不合標準~
  • 世衛發布:全球城市PM2.5濃度排名
    今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了該資料庫中各個城市PM2.5的年均濃度,並作了一個PM2.5的全球排名。
  • 防PM2.5的房屋你見過沒?
    這種住宅通過在通氣口安裝特殊濾網,可有效防止大氣汙染物PM2.5進入室內,即使室外十面「霾」伏,人們在室內同樣可以呼吸潔淨空氣。大和房屋工業公司的「換氣淨化『ef』」換氣裝置2013年度銷量比上一年度猛增了5倍。獨棟住宅建造時按客戶要求安裝的濾網,能有效防止PM2.5以及花粉、房屋灰塵、黃沙進入室內。
  • 臺灣研究團隊發現:PM2.5可能致肝癌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