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追蹤全臺7鄉鎮2萬4千人16年,發現PM2.5除了會導致肺臟與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中央研究院」是從1999年起,分析新北市三芝鄉、新竹縣竹東鎮、嘉義縣樸子市、屏東縣高樹鄉,與澎湖縣馬公、湖西、白沙等7鄉鎮,分析PM2.5對肝癌的影響。研究員楊懷壹說,PM2.5是經由肺臟微血管進入全身血液,流經肝臟造成組織發炎,而肝臟炎症便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楊懷壹說,此項研究是在2萬4千名受試者中,先排除B肝、C肝與菸酒等5000名高風險族群,單純觀察PM2.5對人體的影響後發現,曝露量高達75%的人,較曝露量高達25%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2成,16年下來,包過高上述高危險族群,共有464人罹患肝癌,顯示環境曝露量與肝癌發生風險的正相關,而此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雜誌》。
雖然此項研究成果斐然,但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暨基隆長庚副院長簡榮然卻表示,PM2.5因為顆粒過細,確實會經鼻腔進入體內,並殘留在肺泡、血液中,導致肺病、心血管、代謝症候群等疾病,而曝露量較多,確實會造成組織炎症得較厲害,但PM2.5對肝癌的直接關係,仍需透過臨床實驗證明,「可以說PM2.5與肺癌有相關性,但不能下定論」。此外,他也提醒,根據現行研究,B肝肝與C肝仍是造成肝癌的最直接關係,呼籲帶原者應定期檢查,以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來源:東森新聞雲·
轉載僅作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必處理,萬分感謝!醫療這碗飯,酸甜苦辣鹹,吃醫療這碗飯,看行業風雲變幻。
△長按上面二維碼快速關注咯!
微信號:zhewan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