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大連日報記者對市內部分口岸企業和窗口單位進行暗訪,發現旅客進出的專用通道能夠設置崗哨並按防疫標準認真值守。但仍有一些空港貨運和倉儲單位門崗並未認真查看進出車輛和行人防疫手續及測溫掃碼。時至今日仍出現這種疏漏,不禁讓人對這些單位的安全生產和防疫工作捏把汗。
在大連國際機場主候機樓,記者看到一樓、二樓的國內、國際進出港旅客通道,均有專人值守,認真負責安檢和測溫查碼。時值正午,靠近候機樓一樓大廳的停車場上,一大排計程車在等客,並無專人疏導秩序。記者注意到,不少計程車司機沒有戴口罩,坐在密閉的車廂內,安全隱患不小。在廣場東側支線候機樓,記者從國內到達A1/A2口進入,在一樓大廳和三四樓的辦公區都沒有發現值班測溫人員。
在大連國際機場排隊等候的計程車司機,大都沒有規範戴好口罩。記者來到機場東側的空港物流園區。在南航大連分公司貨運部大院內,門崗保安並未阻止行人和計程車進出;辦事大廳門口只有智能測溫機器人「值守」,兩個國內出港庫也可進入。在大連機場集團貨運公司營業部大院,保安也沒有檢測進出人員;在對外營業大廳內,沒有設置檢測崗哨;京大國際貨運公司等物流企業廂貨和叉車在院內出入未被保安盤查測溫。在遼寧省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航空郵件交換站,大庫門口未專設測溫崗,廂式卡車進庫也沒有人檢查。
在大連港,記者乘車進入碼頭庫區,門崗保安沒有對車輛和司乘人員檢查測溫,記者看到港區內多家駐港單位辦公樓入口處也多數沒有設立測溫點和值班員。
大連火車站售票大廳內未設置崗位和專人進行測溫和查碼。在大連火車站,記者看到停車場上很多計程車司機在車內候客時沒有戴口罩。旅客候車大廳入口處,有多名身著隔離服的站務人員測溫和監督掃碼。但整個售票大廳未設測溫和值守崗位。在火車站西側的中鐵快運大連站營業部,無論是進出院門還是在託運大廳,都沒有測溫值班崗哨,物流車輛和取送件人員可隨意出入。火車站西側的原站前郵局現已改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山區支行,門口雖有值班人員,但並未認真測溫查碼,多數儲戶進出隨意。
昨天,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先後來到我市一些窗口單位暗訪「門口的防疫」,發現有的單位門口防疫措施嚴謹規範,有的則差強人意。當前,我市疫情總體雖可防可控,但疫情傳播風險仍然存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單位的門為什麼這麼容易進?「守門員」為啥不守門?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風起於清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一個小紕漏,就可能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甚至引發大問題。在應對疫情大考中,廣大醫護人員、基層黨員幹部和志願者衝鋒在前,直面風險,為社會和公眾構築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線。在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敵人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在戰「疫」中直接負責防控措施落實的「守門員」。我市早有明文規定,各類公共場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區域,要嚴格執行體溫檢測、卡碼雙測、通風消毒等措施。一段時間以來,這一規定在多少單位大門那裡變成了「擺設」?「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思想上的一絲一毫鬆懈,就會給防控工作埋下諸多隱患,進而影響整個防疫大局。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堅定不移將防疫規則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守好戰「疫」成果,繃緊防控之弦,必須清楚,不是疫情來時繃「一陣」,而是常態化一直繃緊。而其中一道重要的關卡,就是各單位的大門。對這道門除了嚴防死守,久久為功之外,別無他法。
來源:大連日報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江濱 韓永銀
圖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江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