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小故事——親如一家人的好鄰居

2021-02-22 絲路紅旗

   

    紅旗農場是一個總人口1.7萬餘人,多民族聚居的團場,其中以漢族、回族、哈薩克族居多,人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和睦相處。用實際行動澆灌出的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盛開。

     在紅旗農場三臺南社區這個大家庭中,各族職工之間不分你我,同住一個小區,相互串門也是再平常不過了。王梅和巴合提•爾孜的克都是三臺南社區的職工,兩家人也同住在一個小區裡,通過多年的相處,兩家人的關係輕如一家,王梅和巴合提•爾孜的克之間的感情也在你來我往之中愈加濃厚,社區裡沒有人不羨慕她倆。

      5年前,巴合提•爾孜的克來到了三臺加氣站工作,她負責給在加氣站上班的十幾位工作人員做飯。剛到工作崗位上的巴合提•爾孜的克一切並不順利,一個人要完成十幾個人的飯菜有點難,難免會因為做飯不及時,聽到同事們的抱怨,這也讓她有些不知所措。擔任加氣站安保工作的王梅看到巴合提•爾孜的克的難處後,她每次下班都會主動幫助巴合提•爾孜的克一起做飯,燒火、揀菜、洗菜。王梅的幫助,巴合提•爾孜的克看在眼裡暖在心裡。時間長了,巴合提•爾孜的克喜歡親暱的稱呼王梅為王姐,並拿些親手做的奶疙瘩、酥油、饊子等給王梅品嘗。王梅也會經常給她教一些她不會做的飯菜。

      巴合提•爾孜的克說:「非常感謝王梅大姐,她做的一手好菜,有些菜我都沒見過,她經常教我炒菜,包括不同菜系的火候,放什麼調料等等,很耐心一遍一遍的示範,慢慢的我做的飯菜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三年前,王梅退休了,巴合提•爾孜的克為了能經常見到王梅,特意將新房買到了離王梅家較近的小區和她作鄰居,兩家人之間的感情比以前更深了。退休後的王梅帶起了孫子,她經常會帶著孫子去巴合提•爾孜的克家串門嘮家常。王梅有事外出或忙的時候,巴合提也會幫著照顧王梅的孫子,經常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好吃的。孩子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位哈薩克族奶奶。

      王梅說:「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這個小區居住著各民族職工群眾,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我們互相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互相幫助。大家在一起生活的很和睦,誰家有困難大家都幫忙。」

       紅旗農場三臺南社區還有很多民族團結的典型事跡,各民族職工群眾,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形成人人維護民族團結,人人爭創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的社會氛圍。

相關焦點

  • 講述身邊民族團結故事 新疆兵團軍戶農場的民族歌舞情
    「我為軍戶農場民族團結事業代言,我們中華民族14億人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 【第二批結對認親】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建和諧大家庭
    為切實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深入開展,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伊寧墾區公安局開展第二批「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3月11日至12日,伊寧墾區公安局張海龍副政委和蔣建新副局長分別帶隊組織32名民警分兩批來到第四師七十八團,親切看望並慰問了自己結對認親對象。座談會現場
  • 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跡展覽館掛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特古斯同志、市政府副市長烏雲出席了儀式並共同為教育基地揭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原型——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玉榮,包頭市東河區原政協主席龍梅應邀出席了儀式。內蒙古木心美術教育中心校長葛群還為教育基地捐贈了親自創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油畫。掛牌儀式由白雲礦區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張軒主持。
  • 民族團結一家親 團團圓圓過佳節
    、點擊標題下「伊犁廣播電視臺」關注在「十一」長假裡,伊犁州直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一家親
  • 他用愛詮釋民族團結
    在6年多的時間裡,楊志勇和「愛在天山 公益助學」微信群裡的朋友們先後幫助了200多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將民族團結牢牢根植在心靈深處,用實際行動踐行「民族團結一家親」。「通過大家的努力,『愛在天山 公益助學』微信群已經有五六十名愛心人士,未來我們會把這件事情繼續做下去,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楊志勇說。
  • 「勇勇」「為為」接班「英雄馬」 弘揚見義勇為精神 見證民族團結佳話
    有一種力量叫「見義勇為」,有一種溫情叫「民族團結」。
  • 【記憶】回憶與你走過的溫暖時光——好鄰居好故事
    回憶與你走過的溫暖時光,今天,我們一起聽聽發生在洛陽路街道的好鄰居好故事。
  • 【民族團結一家親】鑽石貼見證姐妹情
    11月10日,大灣片區管委會舉行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共繡一幅感恩情」的鑽石貼作品,二十餘對結親對象一起貼起了這幅《庫爾班大叔上北京》,這對姐妹也在其中。  沒有手工製作經驗的張潔顯得有些笨拙,原本想貼一顆卻不想打翻了整盒材料,想要取下水鑽,可沾上膠後卻怎麼也取不下來。張潔被這些小小的水鑽難住了。在一旁粘貼的艾比拜·賽力甫於是開始手把手對張潔進行輔導。
  • 鮮文俊:堅持民族團結一家親 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
    鮮文俊:堅持民族團結一家親 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走進烏蘭鎮紅嘴村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展覽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鮮文俊正在給村裡的幹部講解紅嘴村的發展歷程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從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看得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 【民族團結一家親】經開區千名幹部在村裡多了個親戚
    從3月12日起,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的1694名黨員幹部將分批前往薩爾達坂鄉、南山牧場等地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切實幫扶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高哈爾大姐,打從今兒起,咱們就結成親戚了,這是我的聯繫方式。親戚親戚,越走越親,今天我來看你們,以後也歡迎你們到我家去做客。」區教育局幹部李燕提著大米、清油等慰問品,走進了薩爾達坂鄉東南溝村村民高哈爾·烏蘭的家中。
  • 駐村動態|雪夜送電視「加熱」了一農場一分場的民族團結氛圍
    當天晚上,工作隊隊長李周永帶隊員馬合沙提·吾扎提以及分場委員張福忠家訪一分場回族退休職工馬文玉時,交流中無意談及上述情況,馬文玉老人當即表示他小兒子剛給買了一臺新電視機,多出來的老電視機收視效果正常清晰,同意無償捐給阿卡木·吾門阿洪老人家。工作隊被一分場老人間的民族團結真感情打動,3人立即把電視送到阿卡木·吾門阿洪老人家安裝好,同時協調辦理收視卡事宜。
  • 堆龍文明星空 | 常木村: 民族團結在身邊
    主播 | 常木村村民-索朗益西藏族有一句諺語說:「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漢藏團結,猶如茶與鹽巴」。常木村的格桑尼瑪家就是民族融合與幸福生活的一個小小縮影。在他的影響下,村裡不斷湧現出好人好事的新事跡,而他也成為了常木村好人好事的典範,民族團結的典範。
  • 落實政治責任 全面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創建進醫院工作 ——縣委衛生健康工委召開2021年民族團結示範創建進醫院工作啟動會
    近日,施甸縣委衛生健康工委組織各醫療衛生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和業務負責人召開系統民族團結示範進醫院工作啟動會,對2021年創建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和要求,為施甸創建國家民族團結示範縣
  • 宜州監獄 | 心理輔導團走進毛南山鄉 為社區矯正工作注入民族團結正能量
    應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司法局邀請,宜州監獄到環江縣社區矯正中心,對全縣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開展心理諮詢業務培訓,幫助環江縣司法局矯正中心培養心理諮詢業務骨幹,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社區矯正工作健康發展。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屬於少數民族地區,要重視把民族團結的政策宣傳融入社區矯正工作中,不斷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其民族榮譽感和認同感。
  • 【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結親周 讓親戚更親
    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通過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貼近群眾、增進了解、加深情誼,把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        在結親戶家中,阿力木·艾比布還與親戚和來串門的鄰居一起座談交流,在與群眾的交流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更加貼近群眾,讓群眾從思想上更加珍視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
  • 【民族團結一家親】農牧民新年曬出新願望
    2016年12月29日、30日,記者在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水西溝鎮等地採訪「迎新年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會時,聽到了不少農牧民的新年新願望。在新年之際,就請廣大讀者與記者一起,細細品味其中四名農牧民的新年新願望。
  • 點讚|2018年,他們是曲水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名):1.機關代表:達珍(曲水縣民政局副局長、福利院院長)2.教育系統代表:胡志斌(曲水縣教育(體育)局)3.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辦:普布卓嘎(中共曲水縣委統戰部科員)4.宗教領域代表:索朗平措(熱堆寺管委會)5.村「兩委」班子代表:旦增(達嘎鄉其奴村黨委書記
  • 盤龍公安分局茨壩派出所被列為昆明市第二批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各開發(度假)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委辦局,昆明警備區政治工作處,各人民團體: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8〕65號)、《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
  • 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少數民族師生走進義勒力特嘎查開展送溫暖活動
    10月23日上午,在全盟上下深入開展「守望相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活動之際,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由統戰部牽頭組織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部、師範教育系、音樂傳媒系、醫學健康系、陽光心理系、蒙古文化與公共教學部少數民族師生代表60餘人到義勒力特嘎查開展送教下鄉,現場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宣講,為嘎查群眾送去歡樂,送去祝福,送去溫暖。
  • 莊仕華紮根邊疆41年:甘做一粒民族團結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