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8時30分,於閩南大酒店三樓滿江紅會議室準時進入了第二天的廈門市老年社會工作服務專題培訓。共有120名專職社會工作者到位參與。
上午,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童敏教授針對「(居家養老)社區長期臥床老人『家庭病房』的實施方法和基本流程——多專業結合技巧分析」的課程展開培訓。童教授依據2011年至今參與指導廈門市霞輝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區「家庭病房」的服務項目,從其服務定位介紹了何為「家庭病房」,為何應以長期臥床老人家庭作為服務對象,並針對其致因類型梳理具體的服務內容和範圍及項目實施狀況進行講解。在課程中,童教授根據「家庭病房」的相關實例,分點闡述了多專業結合綜合服務的要素,詳細講解多專業綜合服務的技巧。同時從生態系統視角講解老年人目前的困擾和問題。在社工和服務對象之間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及如何取得更好的項目成效進行了詳細闡述。童教授還提到了團隊工作的重要性,多專業綜合服務團隊需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類型及面對的不同情況設計與開展服務。
學員們對童教授提供的案例展開小組討論並發表小組意見
下午廈門市天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助教組織學員們進行培訓前的暖場活動
下午14時15分,臺北仁濟院社會服務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陳穎叡先生以「臺灣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經驗介紹——高齡長者服務與社區合作和認知家庭照顧者與協助策略」為主要內容進行授課。首先,陳老師概說了臺灣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社會現狀和福利發展情況。以臺灣某社區「獨居老人」的據點社會工作服務活動為例,展開介紹居家關懷、健康促進、電話問安、資源諮詢與媒介以及餐食服務的項目服務,剖析了高齡長者服務與社區合作,讓學員們了解到新的服務理念和活動安排。其次,陳老師根據案例現場引導學員們展開思考「如何認知家庭照顧者」,對臺灣目前家庭照顧現況和某社區展開的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團體活動等內容進行講解,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照顧者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舒緩壓力。
陳老師在授課現場放映了《我的灰姑娘》短片
通過今天兩位老師的授課,學員們進而對「居家養老」的社區長期臥床老人和家庭照顧者有更全面的認識,也明晰了該如何進行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設計,讓老年人和家庭照顧者的社會連接性更加緊密,從而享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