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晟
9月20日,《巴黎危機》即將上映,同樣是CIA特工拯救世界的故事,這部電影因預言了法國恐怖襲擊,成為國外年度最受關注特工電影。
作為美國兩大情報機構,FBI是美國執法部門,性質上屬警察體系;而CIA則是獨立機構,從事間諜活動。他們成為了影視作品中經久不衰的創作題材。
《巴黎危機》講述的是,巴黎遭受恐怖襲擊,執行臥底行動的CIA特工接到新任務——調查一個年輕的美國籍職業扒手,因為他可能會讓美國官方受到關於恐襲的錯誤指控。但隨著巴黎恐怖襲擊的升級,特工意識到這位年輕人是無辜的,並且是能找到幕後真兇的唯一線索。
電影在法國提前上映的第二天,尼斯就真的遭到了恐怖襲擊,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尊重,該片隨後下映。
《巴黎危機》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從小偷意外丟棄即將自爆的炸彈,到在國慶日遊行中瓦解恐怖襲擊,除了緊張的情節和火爆的場面,最大的看點就是時間線的逼迫,主角要與恐怖分子爭分奪秒,趕在對方行動前將其擊垮。
在視覺效果層面,電影涉及到爆炸、槍戰、肉搏等血腥場面,炸彈襲擊、巴黎廣場火拼、中央銀行交火,特警隊大戰CIA,也都成為緊張情節的點綴。
再加上陰謀論和結尾的反轉,這部耗資不菲的電影具備了反恐驚險動作電影的所有亮點。
這部影片的另一大看點,就是由英國男星伊德瑞斯·艾爾巴飾演的美國中情局特工。
與其他電影中的特工一樣,拯救了危機的特工身手矯健、處事沉著、一身黑科技,槍法非凡。但不同的是,這次阻止法國恐怖襲擊升級的,不只是美國特工,還有小偷、激進分子,甚至是遊行老百姓。
那麼現實中的中情局特工是否也和電影中的一樣呢?
在好萊塢大片中,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和CIA(美國中央情報局)絕對是最常出現的兩個神秘機構,然而不少人都對這兩個機構的職能含糊不清。
FBI是美國執法部門,隸屬於司法部,性質上屬警察體系;而CIA隸屬於國家安全委員會,屬於獨立機構,直接對總統負責,從事間諜活動,不具備執法權。最重要的一點,中央情報局沒有在美國逮捕人的權利。
CIA的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外國政治、文化、科技等情報,協調國內各情報機構的活動,向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報告和資料。
與類似警察體系的FBI相比,CIA的日常工作可謂「拿不上檯面」。它與以色列的摩薩德、蘇聯的克格勃和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為美國高層決策者提供國家安全情報的機構,總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
此外,CIA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為推翻外國政府做準備,例如蘇聯、瓜地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連德等,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
CIA分為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情報處、管理處、行動處、科技處。情報技術人員多具有較高學歷,或是某些領域的專家。該機構的組織、人員、經費和活動嚴格保密,即使國會也不能過問。
代表電影:《諜影重重》系列、《碟中諜》系列、《史密斯夫婦》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隸屬於司法部,主要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的前提下履行職責。
FBI隸屬於美國司法部,它不僅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縮寫,還代表著該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象徵聯邦警察。
在五大影響社會的犯罪執法方面,FBI享有最高優先權:反暴行,毒品/有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
編輯:秋醬 大殼
【影視風尚標】系頭條號籤約作者,是資深媒體人胡建禮依託專業文娛採編團隊打造的影視娛樂行業垂直媒體。涵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等媒體平臺,每晚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