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條「老將軍夫婦將畢生積蓄捐給母校」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看到視頻和新聞心裡暖洋洋的。這顫顫巍巍的雙手捧上的是人間大愛。
捐贈者是張良起夫婦,談起為什麼會想要捐贈,劉杜珍說:「這是她愛人的遺願,也是他們二人共同的心願。」劉杜珍老人打開糖盒,裡面是他們夫婦二人的畢生心願。老人用顫巍的手拿出一張張收據,這是他們向母校捐贈的150萬。老人一生清簡,這150萬是他們畢生積蓄。在老人的家裡還有陶行知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也是劉杜珍的愛人張良起老人親自書寫的條幅。可見老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心,在這寒冷冬季卻異常溫暖。
這二位老人不經讓我想到了5年前的拾荒老人——韋思浩。他最先出名為人們熟知是一張在圖書館看書的照片。安安靜靜的圖書館裡,老人聚精會神的讀著報刊書籍。看到他,一座喧鬧的城市便就此安靜了下來。老人很神秘,從開始的幾百到後來的幾千工資大部分捐款,卻還嫌不夠。於是他放下體面選擇拾荒。在不幸去世後才得知他一直用化名捐款,老人遺物中還有一張遺體捐贈表。韋思浩就是這樣一個外人看著卑微的拾荒者,但在他的世界裡卻繁花似錦,芳香自來。
他們是最高貴的人,用雙手捧上的是人間大愛。正所謂「大善無幫,何懼孤步」縱使有人不解,他們依舊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自盛開,依舊為這個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承下的美德,千百年後美德被發揚光大,溫暖人間。如果說一個人到了外面是代表著國家和民族,那麼我想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國家和民族才會不斷強大,興盛;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中國更加顯得溫暖、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