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諮詢機構——國立延命醫療管理機構,正在排隊寫意向書的老人。(圖片來源:國立延命醫療管理機構)
金某(83歲)用拐杖支撐著身體,吃力地移動著腳步。步履蹣跚的他要去的地方是京畿道水原市長安區國民健康保險公團水原西部分社。
金爺爺:我來寫『延命治療拒絕書』(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
金爺爺:不願給兒女添負擔。我已經活得夠長了,幹什麼還要再活下去。使用人工呼吸器可是要花很多錢的,孩子們生活拮据,我可不能成為負擔。
金爺爺說,自己來寫意向書事先沒有告訴子女,他是自己一人來的。
金老先生寫下的「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是一種年過19歲的成人假定日後有可能遇到的臨終階段而就延命醫療(治療)問題事先表明本人意願的文件,其主要內容是如果未來因疾病或事故喪失意識而無法自行選擇自己希望的治療方法時,拒絕無意義的延命治療。這種文件可根據本人意願隨時撤銷。延命治療指臨終過程中對病人施行心肺復甦術、血液透析、使用抗癌藥物、使用人工呼吸器以及其他並無治療效果、只為延長臨終過程的治療。
像金老先生這樣寫下「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的人正在迅速增多。國民健康保險公團9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到去年12月31日,韓國國內籤署意向書者已達53萬2667人,同引進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制度的2018年的9萬1210人相比,一年之間增加了5倍之多,而籤過字的人員中已實際決定中斷延命治療的事例到去年為止已有8萬餘件,約佔15%。寫下意向書的人員的年齡分布,70~80歲的最多,佔47.5%,其後依次是80歲以上(21.2%)、60~70歲(20.9%)、50~60歲(6.8%)、40~50歲(2%)。
公司職員崔某(58歲)目前正在考慮寫意向書。去年,他失去了母親。崔先生的母親曾輾轉療養院和醫院九年,三年前失去意識,只能通過插在鼻部的鼻飼管注入流食,一個月要打一兩次營養劑。「我給醫院說過,為了母親,能做的儘管做。」當然治療費也相當高昂。「輾轉療養院和醫院之間,母親走得很累。看到母親吃的苦,妻子在母親葬禮後建議我一道寫下事先延命醫療意向書。」
寫意向書者人數大增,意味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有尊嚴的死亡」,其中的影響因素,一是社會已經由指望子女贍養的時代轉入不希望給子女造成負擔的時代,二是健康保險公團在全國各地設有分社方便人們填寫意向書。2018年之前,只有在特定醫院和部分保健站才能夠填寫這種意向書。健康保險公團延命醫療組有關人員稱:「來填寫意向住的老人們說得最多的是『不想給子女添負擔』。通過與他們交談後發現,他們希望的是有尊嚴的死亡,而不是僅僅為了推遲死亡時間而進行不必要的治療。」
來源:韓民族日報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圖文信息轉載自網絡,其內容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傳播服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