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生態價值評估核算的可操作性與精度,深圳以森林生態價值為對象,探索建立了一個基於標準樣地價值當量的生態價值核算方法體系。該體系在生態區劃的基礎上,以設立標準樣地的方式,通過搜集標準樣地生態監測數據,精準核算標準樣地生態價值形成價值當量,再通過轉換係數的調整,將樣點地塊的生態價值評估結果擴展至區域尺度。運用該方法核算了深圳市龍崗區森林資源資產生態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是:首先,利用生態區劃方法將龍崗區區劃為5個生態區域;其次,在每個區域中設置了一個森林標準樣地,利用標準樣地精確測量生態數據,核算森林標準樣地的生態價值當量;再次,利用轉換係數,將標準樣地生態價值當量轉換至其他區域,從而精準核算了龍崗區全域森林資源資產生態價值。該方法吸收了當量法的優點,又優化了規範法,實現了區域尺度生態價值的精細化評估,僅需通過轉換係數與價值當量,即可精準核算地塊生態價值,技術壁壘低,可操作性強。
生態區劃。為有效進行自然資源管理,生態區劃不打破行政邊界,從區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類型、氣候類型、生態系統類型、人類活動等要素,整合相似區域,確定生態區劃單元。
標準樣地的設立。選擇能夠充分反映該地區地形、植被類型、土壤類型、生態重要程度、生態脆弱程度等重要特徵的最高概率狀況的森林地塊。標準樣地的各類指標數值應處於該區域的平均水平,儘可能降低因係數轉換帶來的誤差。每個生態區劃內應包括至少一個標準樣地,通過該樣地的精細核算,確定整個生態區劃的生態價值。
標準樣地生態價值當量的確定。通過獲取龍準樣地生態價值評估核算數據,如林地潛在侵蝕量、森林淨初級生產力、林分蒸散量、林地土壤侵蝕模數等參數,利用國家、行業森林生態價值評估核算標準,精準評估標準樣地生態價值,形成標準樣地價值當量。
轉換係數的設定。在確定標準樣地生態價值當量後,針對生態價值二級指標設置轉換係數,將樣點地塊的生態價值評估結果轉換至待估地塊:
待估森林小班生態價值=轉換係數×標準樣地價值當量
其中,涵養水源價值轉換係數=f(生物量);保育土壤價值轉換係數=f(生物量、坡度、坡長);固碳釋氧價值轉換係數=f(淨初級生產力NPP);淨化大氣價值轉換係數=f(生物量);改善大氣環境價值轉換係數=f(生物量)。
技術體系的更新維護。①標準樣地生態價值當量更新,更新周期為1年;②生態區劃調整,更新周期為10~20年,生態區劃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深入而調整;③轉換係數精細化調整,隨著對森林生態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相應地調整轉換係數,轉換係數可以在生態價值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參數三個尺度設置,理論上設置尺度越低,評估核算結果越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