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而富的美麗經濟造福於民。生態環境民生福祉是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中實現的,是環境優美與經濟富強的辯證統一。其主要路徑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傳統的現代化建立在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惡化、人的生態環境權益被剝奪的基礎上,其主要弊端是重經濟增長輕人的發展、重物質生產力輕生態環境承載力、重財富積累輕環境保護以及先汙染後治理等,導致出現了黑色的GDP,並且製造了少數人富裕與多數人貧困、代內人的價值實現與代際人的價值失落等對立。必須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為此,必須推動環境技術不斷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資源效率與環境效率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實現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映成輝。
以美而文的美麗文化造福於民。生態文明在根本上源自於人類文明。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的綠色轉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就要通過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養。為此,必須大力增強全民族生態環境意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倡導健康飲食文化和良好生活習慣,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發揚光大。
以美而舒的美麗生活造福於民。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舒適生活的重要因素,宜居城市、宜居鄉村、宜居社區、宜居家庭都需要環境美麗。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為此,必須促進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質量。
以美而久的美麗永續造福於民。生態文明建設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綠水青山既是金山銀山,更是子孫後代永續發展的堅強靠山。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規劃長遠、考慮千年大計,放眼未來。要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良好生態環境惠及子孫後代長遠發展,彰顯社會公正與生態公正的緊密結合、生態民生與經濟民生的可持續性統一。
(作者系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