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2021-02-23 東吳智庫

以美而富的美麗經濟造福於民。生態環境民生福祉是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中實現的,是環境優美與經濟富強的辯證統一。其主要路徑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傳統的現代化建立在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惡化、人的生態環境權益被剝奪的基礎上,其主要弊端是重經濟增長輕人的發展、重物質生產力輕生態環境承載力、重財富積累輕環境保護以及先汙染後治理等,導致出現了黑色的GDP,並且製造了少數人富裕與多數人貧困、代內人的價值實現與代際人的價值失落等對立。必須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為此,必須推動環境技術不斷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資源效率與環境效率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實現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映成輝。

以美而文的美麗文化造福於民。生態文明在根本上源自於人類文明。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面的綠色轉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就要通過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養。為此,必須大力增強全民族生態環境意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倡導健康飲食文化和良好生活習慣,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發揚光大。

以美而舒的美麗生活造福於民。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舒適生活的重要因素,宜居城市、宜居鄉村、宜居社區、宜居家庭都需要環境美麗。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為此,必須促進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質量。

以美而久的美麗永續造福於民。生態文明建設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綠水青山既是金山銀山,更是子孫後代永續發展的堅強靠山。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規劃長遠、考慮千年大計,放眼未來。要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良好生態環境惠及子孫後代長遠發展,彰顯社會公正與生態公正的緊密結合、生態民生與經濟民生的可持續性統一。

(作者系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廈門生態價值1210多億!廈門首創綠水青山「含金量」算法,每年公布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生態系統價值是自然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由森林、溼地、海洋等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環境資源等生態資源構成的生態系統存量價值和由生態系統產生的生態系統產品、人居環境調節、生態水文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組成的生態系統流量價值。
  •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題】張梓太、席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糾紛處理機制探析
    從以上要求來看,應當構建私益訴訟為主體、公益訴訟為補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私益訴訟,以憲法和物權法規定的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為權源,將生態環境損害界定為功能毀損,適用侵權責任法的核心規則,具有合法性;私益訴訟機制能夠消解行政手段帶來的對結果偏頗的懷疑,並與正在探索建立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形成適應性的制度合力,具有合理性。
  • 「生態+旅遊」論壇:崇明生態旅遊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徵途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我們的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我們的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崇明島「生態+旅遊」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 向市民報告 聽市民意見 請市民評議 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生態環境局)
    以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為出發點,為您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對年初空氣品質不利的情況,市生態環境局迎難而上,積極組織實施「七大工程」28項治理措施。4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實現全面消劣,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整體穩定,土壤國控監測點位均為清潔,16家涉重金屬企業完成減排。
  • 廣西首批12個「自治區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北海佔倆
    近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科技廳、教育廳、科協聯合印發相關通知,命名12家單位為第一批「自治區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其中北海市的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遊區、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列其中。
  • 《深耕大美瀛海》環境紀錄片
    可誰都不會想到,就在幾年前,瀛海還是一個外來人口集中、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嚴重倒掛、土地粗放利用、基礎設施不堪重負、環境髒亂差的典型城鄉結合部地帶。經歷了幾年的大規模拆遷、回遷,瀛海鎮化蛹成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蛻變的過程中,瀛海鎮黨委政府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形成政府主導,全民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 探索公園城市內涵 一批專家在天府新區進行「頭腦風暴」
    會上,相關專家就「公園城市先行區」路徑探討、生態品質提升、創新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解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認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事關國家發展和國計民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實現這個就必須重新認識發展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要求,包括自然資源要素、生態環境要素,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環境資本,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等。
  • 綠十字 「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路徑和方法
    目標決定路徑,模式決定方法。有什麼樣的鄉村建設目標和模式,就有什麼樣的鄉村建設路徑和方法。而修復鄉村生態、培育新型農民、改造鄉村組織和倡導三方合作,則是實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目標有效路徑和重要方法。
  • Nature Sustainability | 土地權屬幹預對人類福祉和環境的影響【轉】
    *中文標題和摘要系簡單翻譯,可能存在部分錯誤,請以英文為準————摘要:土地權屬安全日益被認為是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基本要素,但人們仍對它如何影響人類福祉和環境成果存有疑問這些研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報告了改善的權屬安全性與人類福祉或環境成果之間的積極聯繫。評估社會和環境成果的研究中,近一半的研究都對兩者都有積極影響。大多數研究評估了政府實施的幹預措施,這些幹預措施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通過土地所有權和正規化合法地承認了權利。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生態環境部 今天9月2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以視頻形式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斯萬能·洛特瓦能。
  • 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投票結果公布
    為增進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了解,聽取公眾對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評價,鼓勵全社會參與到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評選中來,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設置公眾投票環節
  • 基於標準樣地價值當量的森林生態價值核算方法 ——以深圳市龍崗區為例
    為保證生態價值評估核算的可操作性與精度,深圳以森林生態價值為對象,探索建立了一個基於標準樣地價值當量的生態價值核算方法體系。該體系在生態區劃的基礎上,以設立標準樣地的方式,通過搜集標準樣地生態監測數據,精準核算標準樣地生態價值形成價值當量,再通過轉換係數的調整,將樣點地塊的生態價值評估結果擴展至區域尺度。運用該方法核算了深圳市龍崗區森林資源資產生態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申論範文】加強生態文明,實現民族永續發展!
    作者:大登科公考章強老師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大自然。正所謂,既生繁花,亦生野稗,無論是難以恢復的土壤汙染,還是每況愈下水質環境,或者是甚囂塵上的霧霾天氣……這折射出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漫漫兮,需要我們上下而求索。有鑑於此,在美麗中國的徵途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環境就是民生,生態攸關民意。
  • 園林路徑設計竟有這些「套路」!
    在園林景觀中園林路徑的功能是多樣的其不但是構成園林景觀的重要因素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因為一個風景園林的方位對於其環境光照與通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園林路徑的規劃設計應該和其聯繫起來進而使得路徑美觀與實用價值都能夠實現▼路徑空間組織的一些套路類型
  • 贏在十四五:打開「三觀」才能打開農產品附加價值提升通道
    高度標準化為農產品提升附加價值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而非全部。  面對「十四五」新階段,農產品要打通提升附加價值的路徑,關鍵在於打開自己的「三觀」!十四五農業三大關鍵詞:生態、內需、城鄉。一句話描述:生態安全是基礎,以供給側改革促進內需是路線,城鄉互補是具體方法。
  • 打造生態社區,營造可持續發展環境
    2017年4月3日,臺灣銘傳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洪啟東一行5人蒞臨雍大蘭花莊園參觀,並就生態社區建設方面的進行了廣泛交流。
  •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科組織學習《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2020年12月2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雞西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與對外合作科組織全科室人員進行了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