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決定路徑,模式決定方法。有什麼樣的鄉村建設目標和模式,就有什麼樣的鄉村建設路徑和方法。而修復鄉村生態、培育新型農民、改造鄉村組織和倡導三方合作,則是實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目標有效路徑和重要方法。
其一,鄉村和城市本來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共同體,修復鄉村生態,就是要通過倡導環保理念,從垃圾分類開始,建立生態的新農村;通過回歸鄉土特性,融入城市社區元素,建立新型鄉村社會共同體;通過尊崇鄉村傳統價值觀,引入現代文化價值理念,構建新型鄉村價值體系,從而實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鄉村建設目標。
其二,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佔中國人口的70%以上。培育新型農民,既是中國鄉村建設的傳統,也是實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重要路徑。所以,在「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中,應立足新知識、培育新農民,實現農民文化層次的提升;立足新技術,培育新農民,實現農民生存能力的轉型,立足新生活,培訓新農民,實現農民道德信仰的重組;立足新觀念,培育新農民,實現農民判斷能力的嬗變;立足新視野,培育新幹部,實現幹部思維方式的轉變。
其三,傳統的中國鄉村社會是中國農民世代相襲的生存空間和價值世界,它即具有內生組織結構和社會秩序,又包含有傳統的鄉村文化和道德規範,是一個集生產、生活、娛樂於一體的社會共同體。但進入現代以後,這種社會共同體的一些重要特徵正在逐步走向衰亡。因此,在「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中,開展包括倡導農民精神、發展鄉村經濟、重構鄉村組織結構、修復鄉村文化與道德規範、激活鄉土風俗的改造鄉村社會實踐,既是當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鄉村建設(或者說新農村建設)實踐的重要路徑。
最後,「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涉及鄉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多領域的綜合性社會改造與建設活動,它需要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協同與陪同,尤其是農民、地方政府(包括村一級組織)和民間社團組織(包括企業、公益性組織和學術機構以及專家、學者和公益事業的志願者等成員)的三方合同。所以,在「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中,提倡和引導農民、地方政府和民間社團組織間得有效合作,是實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的又一個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