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9月23日,「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學術對話—公園城市先行區探索」在天府新區舉辦。會上,相關專家就「公園城市先行區」路徑探討、生態品質提升、創新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解讀。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認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事關國家發展和國計民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實現這個就必須重新認識發展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要求,包括自然資源要素、生態環境要素,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環境資本,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等。
「從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是城市化進程的歷史宿命。」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認為,象天法地、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城市發展因天材、就地利的規劃思想今天並沒有過時,所以必須倡導綠色城市設計的生態優先準則和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天府新區總規劃師匡曉明認為,對中國城市未來方向的思考,實際上也是想對世界城市發展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當中就有用公園城市做出一個新範式,這個範式裡面包括了我們濃厚的哲學的背景,也就是人類與城市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城自然如何結合,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 現場還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住建部科技委委員及園林綠化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昉,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教授李凱生,扎哈·哈迪德事務所總監大橋諭,AECOM城市設計總監馬清南、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總規劃師唐鵬等行業專家學者,進行了頭腦風暴,探索公園城市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