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想交個朋友嗎?」
App彈窗給市民小張發了一句問候
界面不停的跳動著
異性用戶跟他打招呼的信息
從頭像上看個個貌美如花
自認為桃花運來了的小張立刻回復
殊不知已落入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
網絡圖
桃花運變「桃花劫」
日前,清遠市清新區法院審結了一宗
利用手機交友APP實施詐騙的案件
全國多達33萬人上當受騙
詐騙金額達1600萬元
小張就是受害人之一
市民小張內心小鹿亂撞
他拿起手機回覆信息
卻發現APP推送一個彈窗
要求充值才可以進入下一環節
小張便微信付款30元
購買簡訊包月服務
付款後這些熱情的美女
要麼突然噤聲
要麼使用大同小異的內容回復
小張才發現自己可能上當了
原來,這款名為「某戀」的婚戀交友手機App背後是一個分工明晰的詐騙團夥。其中,被告關某華、屈某兵、向某(另案處理)出資並負責行政、後勤、App運營、推廣;被告吳某東負責開發App的後臺,爬取用戶數據;被告何某華負責開發軟體的手機客戶端。
平臺搭好後,該團夥還使用專門軟體刷下載量,通過佔據各大軟體應用市場排名靠前的位置,來吸引手機用戶下載並註冊使用。詐騙的手法也並不複雜,App自動調取語言庫中具有挑逗性的格式化語句,以數個虛擬異性用戶名義推送給真實註冊用戶,給用戶造成受歡迎的假象。
當真實用戶想要回復消息時或者想要點擊了解對方聯繫方式時,對話框便會提示充值購買「回信包月」的服務或者充值成為VIP會員。待吸引用戶完成付款充值,原先熱情的姑娘突然噤聲,回到市民小張遇到的那一幕。
2014年5月,通過婚戀交友手機App實施詐騙的計劃出爐。同年8月,這款名為「某戀」的婚戀交友手機App推上各大軟體應用市場運營。
為達到廣撒網的目的,該詐騙團夥在運營過程中又先後推出「某緣」「某愛」「同城某戀」「同城某愛」等系列手機App。但實際上,這些花樣百出、挑逗性十足的APP只是套在外面的「馬甲」,所有系列App共享「某戀」後臺數據,並通過該平臺實現詐騙。
有受害人反饋,一旦用戶充值,不論用戶說什麼,「她們」要麼重複相同的說話,要麼就直接不再回復,受害人怎麼也得不到想要的聊天互動,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數據顯示
從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12日
「某戀」系列交友App充值用戶
數量達到33萬餘人
充值金額達1600多萬
這起利用手機交友APP實施詐騙的案件於日前宣判。
被告人關某華、屈某兵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婚戀交友App,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了詐騙罪,應依法追究各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被告人吳某東、何某華明知關某華、屈某兵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仍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其行為構成詐騙罪的共犯,亦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終,法院一審判決認定4名被告人均犯詐騙罪
來 源:清遠日報
編 輯:宅女
校 對:喵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