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海豐縣一位小夥子小李去找信貸公司借錢,當他辦完書面手續的時候,錢是借到了,可是這筆貸款卻不是跟信貸公司借款,而是從自己手機上的平臺借出來,光手續就花了兩千元,究竟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
畫面中這位就是小李,當時由於自己工作上需要資金周轉,他就在海豐縣找了一家信貸公司,並且開始辦理相關的書面手續。
當時因為生意上要周轉,周轉不來就去信貸公司貸款,他們跟我說的時候息錢是很便宜的,比一些貸款平臺的還要低,本身要填一些書面合同,在我填表的時候就要拿我的手機看一下,(當時為什麼要看你的手機)我以為他們要在我的手機上填資料,所以就拿給他了,沒有去注意他。
在小李辦手續的過程中,信貸公司的工作人員以辦理網上手續為由,拿了小李的手機進行操作,然而,在小李辦好書面手續之後,貸款也下來了,但是這筆貸款卻是從自己手機上的貸款平臺審批下來了。
在手機操作的時候就問過我的姓名,還跟他們公司的同事說批下來三萬元,我就問他是不是i貸的,他們說是,但是i貸利息太高了,我就不借,他說沒關係啦,借都已經借出來了,他借出來我是不知道的,沒有經過我同意借出來的,(當時他們是怎樣很容易就可以將錢借出來這筆錢),因為這是我註冊過的,也不用一些支付密碼,只要一些資料填好,一提現,籤個名就可以借出來,對我來說是沒有必要被收這個手續費的,因為本身就是我註冊的。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信貸公司,更簡便的還可以通過手機下載APP進行貸款,雖然小李經過跟信貸公司協商之後取消了貸款,減少了自己不必要的損失,不過這也給他上了一課。
貸款的時候,一些書面合同和手機資料不要洩露給別人,像一些年輕人的話都有一兩個貸款軟體,交易的話就一定設置密碼。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此,小編提醒廣大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人,貸款一定要謹慎,還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超前過度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