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症:
又可以稱為反社會人格症狀。
識別反社會人格症狀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
是否很容易給自己所做的非道德的行為找到理直氣壯的藉口,
並且總是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
-摘自百度】
良知,
是一種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義務感。
它會激勵我們做出看似不符合理性判斷,
甚至有損自我的決定。
良知,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近了解了一種反社會人格,通俗的名字叫無良症患者,
他們在我們身邊的比例高達4%,
要知道精神病患者在我們身邊的比例才是1%。
也就是說,
我們認識的25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士無良症患者。
無良症是一種無法矯正的性格缺陷。
這種患者即使做了壞事被抓到了,
他們也只是感覺自己遭受到了表面上的懲罰,
他們的內心絲毫感覺不到傷害別人內心所遭受的痛苦。
簡單說,他們就是一群沒有內心良知的人。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良知,
其實這是一個哲學層次的詞彙,我們知道王陽明的致良知,
也知道我們老百姓口中的惻隱之心的良知,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是一樣的。
我們個體的成長,就是形成各種各樣認知的過程,
良好的認知就簡稱為良知,
他是我們社會生存,
或者各種教育體系所培養起來的源自內心的一種表現,
良知就是一個人內心的一種良性認知。
無良症患者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他們有以下特徵:
1、無法遵守社會規整制度;
2、習慣欺騙和操控他人;
3、做事情容易衝動,並且根本不會做出計劃安排;
4、易怒,並且時常保持攻擊性;
5、從來不顧忌別人的安危與健康;
6、不負責任;
7、在傷害、虐待他人以後,一定沒有愧疚感,並且毫無悔意。
以上特徵中具備了3個,在臨床上就認定為是無良症患者。
但其實無良症患者並不是我們眼中那麼能簡單識別出來的,
無良症患者也是有很多相同的伎倆與面具,
遮蓋了他們內心的一種良知缺失,
他們慣用的伎倆有:
1、喜歡使用自己的魅力,而且是毫無顧忌的使用,
甚至他們表面上能夠實現魅力照人;
2、喜歡尋求刺激,並且喜歡拉人下水一起冒險;
3、具有超強識別好人的能力,他們能快速識別出一個人是不是好人,
然後對好人進行欺負、控制、欺騙、利用等;
4、善於使用色誘;
5、演技高,常常扮作正義的化身;
6、特別喜歡裝可憐。
對於無良症患者,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並且承認這種病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們要到以下幾點:
1、從直覺出發,感覺對方不是好人,他就不是好人,
不要受他的伎倆所迷惑;
2、堅持事不過三的原則,堅決不能原諒三次被傷害;
3、不要被權威所影響,要有自己良知的判斷;
4、提防馬屁精;
5、不要把尊敬當成被傷害的擋箭牌;
6、不要加入無良症與你戰鬥的遊戲,你不會贏的;
7、堅決遠離無良症,不與他們交談來往;
8、不要有婦人之仁,對無良症就要痛打;
9、不要試圖去報仇,咽下無良症對你的傷害,趕緊離開;
10、不要出於同情替無良症患者隱瞞某些事情;
11、不要因為自己的人性而讓無良症患者所利用;
12、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是對傷害過你的無良症患者最好的報復。
無良症這樣可怕,難道就沒有可以打敗他們的麼?
最後記住惡人自有惡人磨,
惡人早晚會遇到更惡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正所謂——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