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倍就因為身體問題辭去首相一職。在當時看來,安倍給人留下了不負責任、嬌氣的公子哥感覺。
但從今天來看,這個腸胃疾病確實是很嚴重的。
2020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安倍已經連續工作147天。
而且無論是經濟還是疫情、無論是國際局勢的緊張還是日本內部的天災,還有奧運會的延期等,可想而知工作壓力巨大,心情不太可能好。
8月初,傳出了吐血的新聞。
吐血這個動作不是小事,涉及政府首腦的健康如果沒有根據亂編的話,風險還是很大,應該是真新聞。
累到吐血,雖然可能和身體本身的條件有關,但在這個環境下,多少還是有悲壯乃至喪氣。
終於,8月28日這天,安倍宣布辭職。
甚至有說法,已經不是簡單的大腸潰爛,而是癌症。
我們這個時代,癌症只要發現的早,是有很大機會被控制住的。
不過,曾經顯赫安倍時代就這樣結束了,在重病、疫情和國家不安中結束了。
聯想到奧運會舉辦權到手時候風光,頗有些櫻花凋謝的意味。
這真是一個很日本的故事啊。
安倍對辭職最後這麼總結:
這句話從一個病人口中說出,真是讓人想到一句中國的老話: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
日本首相是一種很特殊的崗位。
這個職位不好做,簡單來說,做的爛很容易,做的出彩特別難。
原因在於,日本首相其實本質上只是執政黨黨魁,和美國總統相比,天然權力就弱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派閥政治、元老政治盛行的日本,一切大事其實都是各種小圈子的妥協。
首相做的很好,在於他在維繫和調和各種圈子、勢力,元老、派閥之間的平衡拿捏的好。
我們很多大公司也是這樣,美其名曰【管理能力】。
其餘的才華,不容易突出。
力挽狂瀾難、改革難、摸著石頭過河也難。
戰前戰後都是這樣。
戰前悲劇首相很多,原敬、高橋是清、犬養毅等一大票都是被極端軍人暗殺。以提出對華三原則聞名的近衛文麻呂,是親西方派領袖西園寺公望的門生,又是舊貴族出身,本人是不好戰的,但被時代浪潮裹挾,淪為戰犯以自殺告終。
戰後好一點,至少不用喪命。
同樣是在大公司,還有一句名言:領導是拿來背鍋的。
在日本就是,做的好未必是你的本事,做的不好,那群起罵之就是你。
戰前還要【天誅】你。
日本是一個恥感文化的國家,恥感文化就是很怕被人批評。當了政治家整天都要被罵。
所以,儘管安倍已經是少見的,在日本支持率非常高的首相,但這個工作本質上並沒有那麼得意與風光,這也是日本首相換的很勤的原因。
木村拓哉有一部日劇叫做《Change》,裡面他就演一個日本首相。一度壓力爆炸要偷偷摸摸開溜,搞的警衛人員高喊:「總理跑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