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計程車,相熟的司機問:「這陣子有去鏞記食燒鵝嗎?」
這是近日坊間的熱門話題,因為擁有74年歷史的中環鏞記酒家因兄弟爭產,母公司已於本月18日凌晨正式進入清盤程序,隨時影響這家以燒鵝馳名的老牌酒家的命運,例如能否在設有炭爐的原址繼續經營。假若搬遷,鏞記炭燒燒鵝或成絕響,因政府不再發炭爐牌照。很多熟客都特地提早來吃「告別燒鵝」,緬懷一番,也有不少新客慕名趕來,一嘗炭燒燒鵝的風味。
燒鵝要炭燒才能做出「肉味、鮮味、火香味」俱備,一度是我鍾愛的美食。中午如人在中環,必忍不住去鏞記吃碗出名的燒鵝瀨粉,滿足口腹之慾。看到鏞記母公司清盤,不禁想起鏞記創辦人已故的甘穗煇老先生,以及在爭權案期間身故的長子甘健成,跟他們都相識,很替他們難過,一手創下的基業,竟落得如斯下場,難道真的應驗了「不可共富貴」的詛咒?
認識甘老時,他已退休,但經常到店面巡視業務,看到客人享受燒鵝的陶醉表情和讚美,便很有滿足感。介紹甘老給我認識的正是甘老的長子甘健成。甘老穿一身唐裝,個子瘦削,但精神奕奕,1912年出生的他,被譽為香港飲食界傳奇人物,他白手興家的過程是上一代香港人經過戰亂掙紮成功的故事。
甘老在當年物資貧乏、經濟未起飛的香港,16歲時為生計投身飲食行業,先後在中環多間食肆工作,經過七年艱苦磨練,學得豐富的烹飪手藝,決定創業開燒臘檔,毗鄰是家咖啡茶檔,檔主名麥鏞,故取名「鏞記」,甘穗煇遂建議兩檔聯營,並成為鏞記股東之一。1942年,甘穗煇花盡四千元積蓄,在中環租下鋪址,正式建立他的「燒鵝王國」,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臨,店鋪在日本侵華期間被炮彈炸毀。大戰結束後,麥鏞退出轉行經營時裝,甘穗煇繼續沿用鏞記字號經營下去,成為「燒鵝大王」,一直打拼至在中環心臟地段自置整座樓物業,命名為鏞記大廈,作為鏞記酒家總部,成為中環地標,是遊客必到食府,並吸引不少高官、富豪、政要、名人明星及專業人士成為常客,故有「富豪飯堂」之稱。家族資產估計逾15億港元。
甘老於入行50年、66歲之齡退休,業務交由兩兒子打理,一直相安無事。直至甘老病逝,享年96歲,便樹倒猢猻散,不久爆出兄弟不和,兩人透過傳媒互數對方不是,次子更以甘老太只寵愛長子為由,與甘老太斷絕母子關係,甘老太為此痛心又憤怒。兩兄弟的子女因都在鏞記工作,亦捲入爭產旋渦,兩家人勢成水火,情況叫人唏噓。兄弟對簿公堂,長子甘健成在官司後心情轉差,健康大不如前,2012年,身體遭細菌感染後四五個月, 病情在中秋後急轉直下, 突然猝逝, 鏞記因此取消了原定同年舉行的70周年慶祝活動。
中秋節本是一家團聚的佳節, 長兄卻猝死。鏞記是不少家庭吃飯享天倫的地方,家族卻四分五裂, 著實諷刺。
甘老憑雙手斬燒鵝打造的王國, 竟傳不到三代。如鏞記大廈因分產而賣掉, 香港在少了一個地標的同時, 也少了一個集體回憶, 添了一份蒼涼。
香港著名傳媒人、主持人、專欄作家、TVB籤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