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80才開始,17位不老騎士的詩和遠方

2021-02-21 椿齡薈

人會老

夢想不會褪色

有一天當你80歲

面對詩和遠方

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

去完成那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久前,椿齡薈的長者在一起觀看了一部名為《不老騎士》的紀實電影。

觀影之後,長者們深受觸動,感慨良多。那麼,你是否也想知道電影中的不老騎士們,都有哪些不平凡的故事,在環島之旅中,都經歷了怎樣的困難,又收穫了什麼?

《不老騎士》講述的是寶島臺灣的17位長者,為了圓一個夢,騎著摩託車開始了13天的環島之旅,去完成那長達1139公裡的旅程!這些平均年齡81歲的長者用行動告訴我們,年齡和過程中的困難,都無法阻止人們去追尋夢想。

這17位長者中,有兩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帶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途中,這支特殊騎士隊伍經歷了雨天、道路塌方、摔車等意外狀況,帶隊的團長還因疾病三次入院,但他們都克服了下來,用堅持和勇氣,完成了這個許多人看來「不可能的夢想」。

為了準備這次的環島之旅,長者們很早就開始了相應的體能訓練。

81歲的建華爺爺和72歲的映美奶奶,甚至都沒有騎過摩託車。環島前,他們非常努力地考出了駕照。

而最大的阻力,來自家人。

為了實現夢想,每一位長者都下了非常大的決心。

說起參加環島之旅的初衷,17位長者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為了追求夢想,挑戰自己的騎士團長;有為了兌現妻子承諾而環島的深情長者;有來「湊熱鬧」的抗戰老兵;有重病初愈,想在旅程中重新思考生命的老奶奶.

不管為了什麼,他們一起踏上環島之旅。

發出後不久,就出了狀況

團長胃病復發,被送醫

一位長者因犯困摔車.

後面的旅程,長者們又將面臨什麼?

途中,騎士們途經一家養老機構。

不老騎士們的到來,也給了這裡的長者們很大的震撼。騎士和志工詢問長者的願望,希望能幫他們圓夢。

其中一位長者的回答,深深地震撼了我。

當騎士們向另一位長者介紹這次環島之旅的時候,他深受感動,甚至還一度哽咽.騎士為長者佩戴自己「不老騎士」綬帶,祝願他早日康復,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從這位長者的目光裡,我們能感受到對於長者們來說,這次環島之旅是多麼的可貴,又是多麼的不易。

其實,「每個人老了都想要有尊嚴地活著、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如組織了本次環島活動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得那樣:

通過騎行團長賴清炎爺爺對於這次活動的堅持,我們也可以理解其中的深意。

出發後不久,87歲的長者賴清炎爺爺就在途中生病入院。

第二次住院的時候,他哭得很厲害,說:「我感到自己很丟臉,對不起!」而來看他的其他長者,也落淚了。

第5天,團長因為疾病復發再次入院。經過四天的治療,他還是堅持要完成環島之旅。

這次參加環島的每一位長者,都經歷身心的考驗。

第七天,車隊將路經環島途中最危險的蘇花公路。

一邊是風景優美的太平洋,一邊是高山。長者們卻沒有心思多看,只能全神貫注地騎車。

儘管萬分小心,但在過隧道的途中,還是有長者意外摔車受傷,幸好沒有大礙。

但是,大家堅持走下去的決心,沒有改變。

騎行在路上,他們最想念的,還是自己的親人。

在路上,長者們也收穫了很多。

重新感受生命的活力

前行的勇氣

到達了一直想要去的地方

看過了許多風景

認識了許多好朋友

經過1139公裡的長途騎行,騎士們即將完成環島之旅。

到達!

聊起這次環島之旅的感想:

永遠年輕

收穫友誼

夢想的權利

永不服輸

騎士精神!

通過《不老騎士》這部紀實電影,我們也能感受到,任何人、任何年齡都有做夢、圓夢的權利!

這次環島之旅,展示了長者生活的不同可能,也給我們留下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就讓我們去傾聽長者內心的渴望,幫助他們實現自我,更有尊嚴的生活!

生命

永無止境

夢想,永不停息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妥妥正能量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為夢而活
    17位長者中,有兩位曾罹患癌症,四位需帶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途中歷經險峻的蘇花公路,歷經團長三進三出醫院,但他們一一克服困難,用無懼的心、熱血的行動,完成了這個在外人眼中「不可能的夢想」。《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是記錄他們環臺旅程的紀錄片,於2012年10月12日在臺灣上映。
  • 不老騎士——人會老,但夢想不可以老!
    那我肯定要跟你翻臉,不光翻臉,我還要送你一個白眼你是沒有見過什麼叫「不老騎士」!你是沒有見過什麼叫不朽青春!你是沒有見過什麼叫活的漂亮!你就是……趕緊來看看這些「不老騎士」活得咋著瀟灑吧!「這點雨都不算啥,我們還冒雨騎行到開封呢!」鄭州市老年騎協和諧隊林隊長說,他們凌晨4點半集合完畢,7點半就騎到了東區。
  • 2》:唱給女性與自由,唱給詩和遠方
    僅僅是一群人在希臘小島的海天之藍中載歌載舞縱情人生嗎?如果只看電影的表面,的確如此,甚至在淺嘗爆米花的糖衣後就可以完全忘卻.但如果你願意在輕歌曼舞的歡愉過後靜下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在《媽媽咪呀》的快樂背後是對自由的追求,是不向生活苟且低頭的決絕,是不服老的青春感。
  • 隧道不止掌子面的繁忙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隧道施工一直是給人艱辛的感受,隧道施工是典型日本定義的 3K工作」(危險kiken,骯髒kitanai,吃力kitsui),通過我今天的講課,我相信大家會改變以往的看法,帶大家領略隧道的詩和遠方,你很有可能愛上隧道哦。」王雲強授課前的一段話,一下子吸引了學員們的興趣,聚精會神的期待授課的內容。
  • 星辰大海是你的,詩和遠方還是你的.
    愛錢的原名不叫愛錢。我認識她的時候,大家正在酒吧裡玩得不分你我,她接了個電話,回來就從包裡掏出來一個小電腦開始改PPT。「姑娘,這是酒吧啊!你也太拼了吧。」我湊過去跟她說。「你可別以為我就是真的這麼愛工作,我在給人民幣打工,現在使喚我的不是老闆不是客戶,是紅色的毛爺爺。」我們都被愛錢逗笑了。
  • 情暖大涼山 給小孩:他們也嚮往詩和遠方
    正當我們納悶之時,支教的老師說出了問題所在。1.初中雖免學費,但是第一年就讀還需繳納其他雜費1360元 ,用於住宿和校服等學雜費用;有些貧困家庭實在無力負擔。2.當地因貧窮落後,普遍家庭認為讀書無用,便不想將錢花在教育上。希望小孩早早出去打工賺錢,因此有很多小學畢業的童工。
  • 哈雷騎士:酷炫的人生,一起嗨更有趣
    老劉:「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和哈雷俱樂部的車友們相約騎行。一群人招搖過市,統一的徽標和牛仔夾克,騎到哪裡都是風景。」除了對「老夥計」肥仔愛護有加,老劉對自己的騎行裝備也頗為講究。
  • 梅林家事|跟父母一起詩和遠方
    網上有一句話:「你的父母尚在苟且,你談什麼詩和遠方?」。過去是我們一起的,遠方也是他們的。嘗試一下帶父母去旅遊吧,他們給你的開放和驚喜會遠超過你的期待。人世間真正的圓滿和幸福在於你跟親密關係的自洽。在這些旅途上,我們和父母彼此確定了來處和歸屬。「我們是吃飯長大的,我們是在愛裡長大的」,「長大了,我們要帶著愛一起去遠方」。
  • 【美文】懷抱一顆追夢的心,任何時候出發都不晚
    2007年11月13日,17位平均年齡高達81歲的老人「聊發少年狂」,戴著墨鏡騎上「歐兜邁」,用13天的時間完成了1178公裡的環臺騎行。  在這17位「不老騎士」中,有八位有心臟病、五位患有高血壓、四位需帶助聽器。
  • 紅包去哪兒|講述紅包裡的「詩與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紅包不僅只是春節的習俗,更是孤獨時的關懷,喜悅時的祝願,沮喪時的鼓勵,也是平常生活裡的小確幸 。
  • 騎士精神:創業永遠在路上!
    這時她想到了轉型,懷著對農業和田園生活的興趣,伍總走訪了日本、臺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農業休閒企業,不斷學習項目經驗。終於在2008年租下土地,並在去年開始了新的農業目—玉上園文創休閒農場。進到樓裡,才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方格地磚、原木的吊頂和牆板,以及數不盡的工藝品—這是伍總最為自豪的地方。她說,在這裡的所有工藝品都是她一點一點搜集起來的,包括一面牆的80個不同造型的馬玩偶,收藏價值令人驚嘆。
  • 紀念三毛:遠方到底有多遠,請你告訴我 | 張震「為你讀詩」
    她我行我素的形象,萬水千山走遍的姿態,也讓我們看到:生活除了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還有主動設想和安排,還可以流浪,體驗生命的動感和刺激。適逢三毛生日,謹以一首《遠方》,紀念遠去的三毛。你我無需也不必汲汲尋求地理上的遠方,惟願在一份自信和曠達裡,遊必有方。
  • 你是電,你是光,你是我的詩和遠方
    因為遠方的景色山高水長環境好,遠方的人淳樸善良唱著民謠……因為遠方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沒錯!(網絡圖片)可是,這裡實在是太「遠方」了,周圍都是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和原始森林。平均每周下6天雨,每年有一半時間大雪封山。"如果讓你在這個「遠方」住上一年半載你願意嗎?""我可能只有靠刷朋友圈活著了。"
  • 中國大媽用詩和遠方為自己正名
    但不知道曾幾何時,中國大媽卻成了負能量的代名詞:網上流行著各種醜化中國大媽的貼子,如有外國小夥模仿中國大媽拍照姿勢的貼子;有山上開滿大媽花的嘲諷貼子;你媽媽拍照的姿勢你知道嗎?諸如此類等等,讓我等大媽看了心裡不是滋味。
  • 經典音樂:新的一年,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逝者如斯夫時光清淺歲月無聲不覺又是新的一年了 歲月彈指剎那滄桑不掩風華回首來時路百味雜陳人生會有雨雪風霜人生也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感謝曾經走過的每一條河流感謝曾經走過的每一段歲月 感謝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感謝每一個陰雨霏霏的日子感謝歲月裡所有的遇見感謝生命裡遇見的每一個人感謝前行路上始終有你溫暖同行 曾經走過的每一個日子都是時光的饋贈如果不能如意請相信人生一定會另有安排
  • 假面騎士:高巖成二迎來52歲生日,平成騎士真正的王者!
    說起了二叔這個名字,想必假面騎士的粉絲都是極為熟悉的。最早二叔是出演超級戰隊系列的,這個經歷基本上和現在大多數皮套演員都是極為相似,出道的時候以超級戰隊為主,之後來騎士這邊發展。最早二叔也是出演反派出身的,在假面騎士zo裡出演了反派人物德拉斯。而之後出演了假面騎士亞極陀,從而開啟了自己在假面騎士這邊的人生。
  • 踏板才是騎士的歸宿,是時候搞一輛玩玩了!
    在摩託車圈子裡有個說法越傳越廣,越傳越真實:踏板才是騎士的歸宿。
  • 中國不老騎士歡聚一堂 2016繼續將摩旅進行到底
    這是一個輪跡遍布大江南北、盆地高原,朝氣不輸年輕人的老牌摩託車勁旅,以「摩行天下」著稱,是國內眾多推崇摩旅的俱樂部學習的榜樣。京A軍團組織或參與過的活動不勝枚舉,我們向大家推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壇之所以沒有列出去西藏之類活動,是因為實在太多,如果全部貼出來估計能出一本字典。
  • 看了這個短片才知道,摩託騎士真的可以拯救世界...
    這場運動是20世紀60年代由兩人組成的,瑪格麗特·雷森和她的丈夫在20世紀60年代成立了緊急志願服務,把騎手們對摩託車的熱愛付諸實踐,用於輔助醫院。他們在英國的街道上穿行,甚至還會再半夜接到電話立刻行動(這部短頻的以一開始就是將一名騎士接到了半夜的緊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