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兜邁」在閩南語裡是「摩託車」的意思。2007年11月13日,17位平均年齡高達81歲的老人「聊發少年狂」,戴著墨鏡騎上「歐兜邁」,用13天的時間完成了1178公裡的環臺騎行。
在這17位「不老騎士」中,有八位有心臟病、五位患有高血壓、四位需帶助聽器。對於這個大家看似瘋狂的行為,醫生建議他們不要逞強,家人勸說健康最重要,但正如電影中所說「老年人也是有光彩的」,倔強的17位「不老騎士」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世界——80歲還未老,夢想還能實現。
挑戰。一千多公裡的路途,他們從未騎行這麼遠,身體的老化、反應的遲鈍以及徵途中的風雨、塌方等考驗橫亙在他們面前。但當摩託車開動起來的那一瞬間,之前的種種憂慮都已無法阻擋他們追逐夢想的腳步。迎著朝陽、挽著夕陽,「不老騎士」沿著海岸線盡情揮灑著汗水。彎道、陡坡、隧道、砂石路,每一段路都是未知與新鮮,就像年輕時神採飛揚地第一次踏上上學的路、工作的路……
童真。年輕時忙忙碌碌,拼了命地賺錢,但直到老了的時候才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賺靈魂」。滿頭白髮的「不老騎士」在夜市學跳舞,在遊戲廳裡打電玩,背著護士偷偷躲進甜品店吃冰淇淋,在公園裡玩小孩子常玩的肥皂泡,在夜幕降臨時放飛孔明燈……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注意到80歲的老人這樣「幼稚」與「不安分」的一面。
在追夢的旅途中,他們肆意歡笑:在海灘上踏浪時放聲地笑,在大雨滂沱時無所畏懼地笑,在摔倒時自我鼓勵地笑。那些由衷的笑聲,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溫情。70餘歲的張宏道夫婦緊握雙手,把環島騎行當作人生的第一次蜜月旅行,用心彌補辛苦創業時錯過的浪漫與甜蜜;帶著愛妻照片馳騁的何清桐,把沿途收集到的鮮花插在摩託車上,只為第一次見面時妻子說的那句「我喜歡花」;途中探望當地的養老院,看到一位失語老人,他們把「不老騎士」榮譽勳章帶戴到了這位老人身上,並鼓勵他樂觀面對生活,儘快康復……無數讓人感動的瞬間直擊我們的心靈,「不老騎士」一路帶著愛,溫暖了自己,也溫暖了世界。
勇敢。勇敢是這部電影中提到最多的字眼。83歲的王中天騎行時打了個盹兒,從摩託車上摔下後,絲毫不在乎身上的傷口,高唱著「不老騎士勇,不老騎士贊,不老騎士go go go」,騎上摩託車繼續前行;87歲的團長賴清炎患有肩周炎、高血壓,途中還因為胃部出血入院數次,但是他一次又一次戴上頭盔,騎著摩託車領航;在蘇花公路上與客車發生追尾後,譚中玉指著自己的傷口說:「我是很勇敢的人。」一千多公裡路,80多歲的老人需要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克服困難堅持追夢!
夜幕低垂,摩託車尾燈前赴後繼亮起時,我忽然明白了勇敢與年齡無關、與病痛無關,勇敢只在於永不止步的堅定決心。
歲月不能剝奪任何人追夢的權利,皺紋也不能掩蓋年輕的心。生活中,我們總習慣把身邊的老人像小孩子一樣呵護,擔心他們碰著、摔著、累著,自作主張「束縛」了他們。但捫心自問,這些也是他們想要的嗎?
答案無需贅言。被安排的生活是乏味的,追夢從來都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每個人都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雙手雙腳去體驗,不管年老或年輕,生命都容不得半點束縛。在80歲,除了需要家人的噓寒問暖之外,更希望得到的是被理解的生活,可以繼續追夢的老年生活。
我們曾經是醫生、是老師、是軍人或者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工人,等到年老時,這些所有的標籤全部都褪去,赤子之心也愈發明亮。正如電影中所說「年輕的時候都在為別人而活,等到你老了可以為自己而活的時候,這個社會卻不給你機會了」。因為懂得,所以愈加珍惜;因為經歷過,所以更坦然快樂。
身體隨時間老去,這是自然規律,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年輕地老去、勇敢地老去。不管年齡多大,每個人都有重新變「年輕」的夢想,不管是小時候懵懂的一句「我要環遊世界」,還是年輕時許下的一句簡單承諾,只要懷抱夢想,任何時候出發都不晚,追夢的心仍可以熾熱如初。
當摩託車在海岸公路飛馳,額頭的白髮在陽光中煥發榮光,「不老騎士」像十八歲的少年,不知疲倦地向著夢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