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孝斌原來在南昌某政府機關工作,18歲開始就開始了音樂創作,由於在音樂方面創作起步較早又頗具才分,樊孝斌在江西獲獎無數,可謂是名聲顯赫。擁有了這些別人嚮往的地位和榮譽,本該高枕無憂的樊孝斌,卻在1994年辭去公職,只身前往廣州。
這次遠行的契機竟然是一次膽切除手術,或許躺在病床上的那種感覺,更讓人清醒,更讓人徹悟,他說:「當肚皮被手術刀劃開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清醒了,想想人隨時可能會走,還是趕緊選擇趕緊去做吧。」
於是不顧大病初癒後的虛弱,不顧親人們的極力阻攔,樊孝斌毅然打起了背包,決絕的離開家鄉南下廣州。一下火車,滿眼是黑壓壓的人群,連廣州的橋洞下大概也躺了十幾萬的人,現在提起當時的感覺,樊孝斌坦言"非常害怕,儘管我已經是30多歲的男人"。在很多每日朝八晚五上班族的眼中,"漂泊"這個詞,多少會帶點神秘甚至浪漫的色彩,而只有真正經歷過漂泊的人,才能深切體會箇中滋味。選擇了漂泊,在選擇理想的同時,更多的是選擇了艱辛。
人們都知道粵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廣州的小吃是出了名的,然而這些在樊孝斌的眼中卻是別樣的?
「吃在廣州全國聞名,但你的生活條件不好就只得勒緊皮帶。我最早也是最艱難的時候,只有五塊錢,我試過依靠這五塊錢能生存多長時間,不能向家裡求救,不能向任何朋友打電話。那時候我買了方便麵,就兩毛四塑料包的那種,一天吃兩包,吃得想吐,跟吃毒藥一樣。到現在我都怕別人和我提方便麵這幾個字。不過我很高興我挺過來了。」
就在樊孝斌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候,命運發生了轉機,香港一個樂團找到他,告訴他有一個作品獲了大獎,獎金是六千港幣,對那時的他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絕對是巨款,五塊錢跟六千塊哪有法比。我去取錢的時候,銀行說你要港幣還是人民幣,我說全部換成人民幣,換人民幣還可以多出一百零六塊一,這多出的一百多塊,足夠找上所有的難兄難弟來撮一頓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樊孝斌一臉玩笑的表情,不過那"一百零六塊一"的精確記憶,多多少少又讓人品味出幾許的心酸與苦澀。即使是說到那首後來讓樊孝斌名聲大噪的《好人好夢》,他的話也帶著一些無奈,因為這首關於夢的歌,是在無眠的狀態下創作的。
「《好人好夢》應該是1996年某個夏天的深夜創作的。當時我一回到住處就有一個歌譜傳到我那兒,說第二天早上必須把詞填完,交到需要這首歌的人的手上。當時夜深人靜,很多人大概真的在做夢了,我卻必須坐在這兒把歌詞填寫完。我寫這個歌的時候想了很多,我覺得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很多好人,當然也希望天下的好人都會有一個好夢。」
那時那地,一顆漂泊孤獨的心靈,醞釀的卻是一首溫情異常的歌曲,溫暖他人,不知是不是也曾慰藉過自己。
記得成龍唱的《真心英雄》中有這樣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天分也罷,運氣也罷,在鮮花榮耀的背後,有多少難言的淚水與傷痛,只能自己品嘗。不過,為了夢想,再苦再累也不會輕言放棄。
樊孝斌說話的聲音不大,甚至還帶著點南方口音的輕柔,但卻句句擲地有聲,尤其是說起曾經的磨難,那些話語讓人心潮澎湃:「94年去廣州時,樂壇正不景氣,所以也有很多顧慮,能不能把自己養活?有沒有這個能力?想不想證明?如果不去你就永遠無法證明,那你只有去。的確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不管什麼時候我都堅信,沒有任何可以壓垮我,那五塊錢就證明過我能很好地活著。既然選準了你認為你能做的,你就去做,成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當我拿獎的時候,我就說原來蒼天真的是有眼睛的,她不會讓你絕望,所以你也永遠不要去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