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人遺忘的村莊,一條沉睡和神秘的「巨龍」。時光流轉四百多載,忽一朝鑼鼓聲起,巨龍驚醒,這一醒,不知驚起多少人情舊事,又留下多少滄桑傳奇。
2006年,湛江「人龍舞」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獲得了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項「山花獎」。但這些榮譽的背後,東山圩村依然是一個平靜甚至被遺忘的村莊,陳二、詹漢榮、吳愛平等人仍然要為討生活艱苦奔波。
「人龍舞」,龍形皆由真人真體搭建,即「龍首」、「龍身」、「龍舌」、「龍脊」、「龍樁」、「龍尾」都用人體接架組合,舞動起來剛勁有力,威猛雄壯,節奏鮮明。「人龍舞」表演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
拉客仔——老「龍頭」
狗肉店店主—— 新「 龍頭」
摩託車維修工——「龍身」
建築工——「龍樁」
豬肉佬——「龍樁」
小販—— 「龍珠」
小學生——「龍角」
豐收的藕農
《追夢在路上》第五系列選題之一《人龍傳奇》(暫名)在湛江東海島東山鎮東山圩村展開了前後共54天的貼身拍攝。
54個日夜,攝製組紮根在東山圩村。
拍攝四人組
美女攝像
好認真的二人組
泥濘的藕塘,我們的美女攝像差點拔不出腿來
美滋滋的工作餐
編導變身孩子王,打成一片了
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村莊到大城市打工,不斷開發的海島正逐步影響到東山圩村的生活秩序,已經存在四百多年的「人龍舞」傳統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後繼無人、資金壓力、缺乏社會支持都讓關心「人龍舞」未來的村民們陷入重重困境。村裡舞龍的日子已一年比一年少,但只要有舞龍,龍隊隊員都會放下農活,匯聚到一起,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化作了龍的一部分,用骨骼和血肉搭建起連接起過去和現在的橋梁。
這是一段經過紅土地裡生根,和海浪不斷洗禮才譜寫的人龍傳奇,這是一代代東山圩人對古老傳統靈與肉的傳承和堅守,這又是一個農民群體對故土的守護和對未來的期盼。廣東衛視《追夢在路上》,為歷史作證,為夢想代言。
想知道更多的信息,記得關注我們第五系列的節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