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9月8日,有市民向媒體反映,他們連續三天在南京長江邊發現了鱷魚,從外觀上看,很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
張先生是南京港新生圩碼頭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從9月6號開始,連續三天都有工人在新生圩碼頭一處連接長江的港池裡發現了鱷魚,一大一小共有兩條,大的長約一米,小的大概40釐米長。
「當時發現它就是在岸上,水邊。後來我們人近了,它就跑到水裡面去了。」張先生說,他將相關視頻發給了朋友和漁政部門,初步看下來有點像揚子鱷。
據了解,揚子鱷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動物,數量非常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江蘇已經很多年沒有過野生種群發現。如果張先生發現的真是野生揚子鱷,那將意義重大。
為謹慎起見,記者聯繫了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工作人員及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計翔教授一同前往現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發現鱷魚的港池緊鄰裝卸碼頭,裡面長滿了蘆葦,時不時還能看到魚兒遊來遊去。不過可能因為中午比較熱,記者一行並未見到鱷魚的身影。
計翔教授是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理事長,對兩棲爬行動物有過深入研究。結合工人拍攝的現場視頻、照片,以及現場環境觀察,計翔教授判斷,這不是揚子鱷:
「現在看來這個鱷的特徵,它是符合暹羅鱷的特徵。這個鱷出現在這裡的話,它應該是一個逃逸的個體。當然也不排除是有人釋放,但釋放的可能性比較小。」計教授介紹,揚子鱷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嘴巴比較短,屬於短吻鱷,體型也比較小,目前江蘇已經沒有揚子鱷野生種群的記錄。而暹羅鱷體型大,近年來商業養殖較多,它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在長江的野外環境中是無法生存越冬的。
記者搜索看到,近年來在國內其他地方,鱷魚從養殖場或運輸途中逃逸的事情也偶有發生。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海監總隊一級主任科員劉偉表示,南京沿江並沒有暹羅鱷養殖場,目前還無法確定這兩隻鱷魚的來源,不排除是前段時間隨著洪水來到南京的。
他提醒大家:在野外發現鱷魚、娃娃魚之類的野生動物,要第一時間向當地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不要隨意處置。如果遇到體型較大鱷魚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護,以防被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