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新華網、百度百家、映象網、央廣網
農視網綜合整理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近日在北京舉行,21日至25日展期為五天。世界機器人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牽頭主辦,去年起辦,今年為第二屆。機器人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當機器人把人類從簡單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時,我們會失業嗎?
乘著機器人大會的熱潮,我們可以先來想像一個這樣的場景:你坐上汽車,準備開始長途旅行。但是,你不用坐在方向盤前開車。反而可以面對儀錶盤的顯示屏幕,擺開架勢,準備和電腦來一場西洋棋大戰。當你思考並落下棋子時,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也在向前行駛。它會與其它無人駕駛的汽車「通訊」,保持安全車距。你最後戰勝了電腦,精疲力盡地結束了一個漫長的棋局,汽車也到達了目的地。
這種場景不是科幻小說,也不僅僅是人類突破天際的想像力。事實上機器人在各行各業顯露身手的速度,比你想像中來得還要快。
這款高度約20公分的人型機器人來自新加坡GT機器人公司。現已實現自然語音交互,可識別英文和中文等多鍾語音,身體中部為電子顯示觸控屏,可實時顯示對話與命令信息。前端設有1300萬像素攝像頭,機器人整身可實現12個自由度。
蝴蝶機器人eMotionButterflies,重約32克,翼展長度是0.5米,每秒拍打1-2次翅膀,飛行速度達2.5m/s。其極薄的翅膀由彈性電容膜的碳纖維骨架製成,兩臺電動機獨立地驅動兩個可獨立控制的翅膀,在它的身上還包括IMU、加速計、陀螺儀、指南針以及兩個90毫安的聚合物電池。
街頭的畫像藝人見過不少,但拍照後能即時作畫的機器人卻挺稀罕。另一邊,人群正駐足在畫像機器人周圍。機器人主要由圖像處理部分、機械臂兩部分構成。據介紹,畫像機器人採用塔米自主產權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人臉、提取人臉輪廓並有效處理陰影。再通過進口工業機械臂完成由圖像到圖畫的過程。
近期,Google宣布即將把支持AlphaGo贏得圍棋人機大戰的深度神經網絡應用於Google 翻譯中,稱可將翻譯誤差平均降低60%,譯作接近中等雙語使用者的水準,該成果被廣泛視為翻譯的一項「重大突破」。
除上述機器人外,還有各類的機器人,涉及到各個領域,農業、語言、藝術、計算等等。
隨之而來的,是一些職業將被取代,司機、翻譯、速記員、建築工人、快遞員、保姆、銀行業務員、電話客服、倉庫管理員、收銀員、清潔工、銷售、會計、金融相關、製造業工人、餐廳服務員、辦公行政人員、服務、音樂人、醫生、護士、教師、軍人,律師等等……
哦,對了,還有在下的職業!據說美聯社的1/4稿件都來自記者機器人的撰寫。
在我們對某項新技術抱著無限嚮往之情的同時,也會伴隨著哀嘆某些職業將消亡的悲涼之聲。那我們會失業嗎?
不會!
機器人把人類從簡單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可以向機器人借力並發揮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把精力花在對分析、評估、綜合、創造要求較高的勞動上。人與機器的強強聯合才是未來發展趨勢。
也許,正如馬雲所說:「過去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來,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人類將會失去很多的就業機會,人類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就業機會。未來的機器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我們比機器更厲害的是我們對文化的把握,對願景的思考,我們對想像力這一方面是人類巨大的機會所在。」
猜您喜歡
▪ 面對前景廣闊的養殖業,這些機遇你不能放過!
▪ 蒲公英,你危險了!好多人要來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