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關西大學的米澤智子(Tomoko Yonezawa)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發明能夠表達生理反應的機器。該團隊研發的一臺機器人會在它緊張時出汗;另一臺機器人聽到可怕的故事或者感到冷的時候會起雞皮疙瘩。
除了上述兩個機器人外,他們還打算製作一隻名叫Bretter的泰迪熊,讓它能夠利用體內的風扇在說話的時候呼吸。當它大聲說話或快速說話時會產生更多的氣體,因此它悄悄說話時會顯得更逼真。
這些創意是希望通過給機器人一些不自主的活動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機器人的意圖。如果我們通過一些可見的症狀發現它們很緊張或者收到了驚嚇,那我們就更好地從它那裡得到信息,更好地跟它們相處。
有一個機器人原型能在壓力很大或緊張時額頭出汗,而不僅僅是匯報它的「情感」。但目前還沒有信息透露它是怎麼做到的。
瑞士機器人專家Marco Tempest在最近的TED裡解釋「當別人遞東西給你時,你能從他眼裡、表情和肢體語言讀懂他的意圖,但你讀不懂機器人。」智子博士稱人們常常通過一些面部表情來掩飾真實想法,但下意識的一些反應,如出汗、顫抖等能揭示他們的內心,未來在機器人上也能如此。儘管機器人的動作越來越精細,但愛爾蘭大學的數學家認為機器人永遠不會有「真實的感受」。
數學告訴你為什麼機器人不能像我們一樣有情感:
關於人腦產生意識的數學模型表明情感機器人不可能存在。這是因為計算機無法處理完全整合的信息,因此他們無法擁有意識,無法感覺。
麥迪遜大學的Giulio Tononi在過去的十年裡致力於建立意識的數學框架,稱處理綜合信息的能力是擁有意識的關鍵,在大腦裡綜合信息不能被分割為更小的組件,因為大腦是處理整合信息的。
因此,如果意識是基於許多小信息組成的綜合信息而建立的,那麼計算機就無法對它進行處理,無法擁有人類的情感。這並不是說人腦裡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處理這些信息,而是人腦實在太複雜,超過了我們現有的研究能力。
機器人已經越發接近人類,並且在很多方面還超越人類,這是人類技術的進步。但是愚蠢的人類,你們沒有感到其中的威脅嗎?
[ via daily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