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頭條號歷史李老師
1967年,解放軍一支6萬人組成的部隊在重慶涪陵深山「憑空消失」,當後人知道這支神秘部隊時已經是35年後的事情了。這些工程士兵們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們在深山裡挖出了「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完全能抵禦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的衝擊,以及抵禦8級大地震的破壞。
這個工程就是重慶涪陵的816地下核工程(代號816)。816地下核工程位於重慶東南面的涪陵區白濤鎮的「金子山」,這個工程於2002年才解密,如今是一處旅遊風景區。這個地下工程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當時美蘇爭霸,中蘇關係又惡化,加上越南戰爭美軍戰機經常出現在北部灣、海南島附近。
國家高層認為,如果軍工廠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區是很危險的,於是「三線建設」開始實行,「816工程」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得以修建。1965年初,國家核工業部決定選擇一處地方生產核裂變材料鈽239,勘測部門最終選擇了重慶東南面的涪陵區白濤鎮。
地點確定後,白濤鎮這個地方便在地圖上消失了。1967年工程正式開始修建,6萬工程兵參與開鑿巖洞,實行三班倒工作制,晝夜不停工。這座工程前後耗時8年修建,開鑿出來的石方量達151萬立米。什麼概念?如果將這些開鑿出來的碎石土,築成一米見方的石牆,長度可達1500公裡。
如果大家參觀過816工程,一定會被徹底震撼。洞內的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達到130條,汽車、卡車完全可以自由出入。據資料,洞內共有9層,主洞空間最大,高達79.6米,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面積為1.3萬平方米,大概相當於20層樓高。
如此巨大的工程,一直處於絕密狀態,可見當時的保密水平。當時為了保證施工速度,816工程是由單獨的設計院來設計,同時白濤鎮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山坡上除了新蓋的一排排以竹片為牆、油氈遮頂的工棚營房外,沒有其它任何建築。
當年的工程兵沒如今現今的設備,山西省平遙縣的陳懷文是當年工程兵中的一員,他直到2002年解密後才知道自己當年修建的工程在重慶。陳懷文對這座巨型工程印象太深刻,他回憶時說:「那裡夏天溫度很高,常達40多度,蚊子一窩蜂地鑽了出來,戰友們常常被叮得一身大包,痛癢難耐。到了冬天,川東的大山降了溫,溼度又大,一股陰森森的冷氣。」
816工程沒有投入使用,到了1984年鑑於國際局勢緩和而停止修建時,已經完成了總工程的85%,設備安裝則完成了60%,當時總投資達到了7.4億人民幣,折合如今的物價水平至少是千億元以上規模。毫無疑問,816工程是我國70年代軍工技術的巔峰代表作,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它傾注無數人的心血。
參考資料:《揭秘816地下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