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雨季山體滑坡頻發 專家質疑系政府過度開發太陽能發電所致

2021-02-23 人民網韓文版

8月8日,忠清北道堤川市一太陽能設備因山體滑坡受損。圖源:韓聯社

近期,韓國多地發生強降雨,降雨量每小時數十毫米,雨勢兇猛。暴雨導致多起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發生。有專家指出,近日山體滑坡頻發不單純是一場天災,更像是政府錯誤政策下的「人禍」。

據韓媒《首爾經濟》報導,近日,韓國多地迎來強降雨。集中暴雨導致韓國國內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頻發。不少聲音表示,韓國政府實施『脫核電』政策導致國內太陽能發電設施過度開發,成為強降雨後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主要元兇。

8月9日,韓國山林廳透露,2017年至2019年期間,為開發山區太陽能發電,韓國共砍伐樹木232.7495萬棵。據悉,今年梅雨季節,慶尚北道的星州郡、高靈郡,全羅北道南原市、江原道鐵原郡、忠清南道天安市、忠清北道忠州市等6個地區的太陽能發電設施所在地均發生泥石流災害,導致擋土牆牆體坍塌,當地周邊農戶、農田遭受不同程度影響。

首爾市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秀坤(音)指出,在山坡上建造太陽能發電設施會導致山地土壤失衡。施工過程中對土壤的翻動會導致山坡土質疏鬆,易增加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風險,給附近居民造成安全隱患。李秀坤表示,在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時應該仔細研究地形、地質。然而現實情況是,主管部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不但疏於加強預防泥石流方面的管理,反而優先考慮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建設。政府盲目依據『脫核電』政策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事業,忽視了相關安全防範對策的確立,未能及時應對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

事實上,2019年韓國太陽能發電設施規模大幅減少,新建規模僅為1024公頃,比2018年減少近一半。截至2020年5月,新建太陽能發電設施也只增加了112公頃。但是,2018年韓國山地泥石流發生面積從2017年的94公頃減少到56公頃,2019年山地泥石流面積卻增加到156公頃,增長近三倍。對此,專家分析稱,政府雖然通過相關修訂案,控制國內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建設,但由於太陽能發電設施濫象嚴重,目前管控效果並不明顯。

慶北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英宰(音)表示,雖然2019年山區新增太陽能發電設施確有減少,但由於此前建造的大部分太陽能發電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頻發。此外,目前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太陽能致富」的說法,以致太陽能發電設施開發濫象嚴重,今後山區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恐將持續增加,情況令人擔憂。(編譯:申玉環、實習生 劉佳怡 審校:吳三葉)

本微信號內容為人民網韓文版及韓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最長雨季後,這裡27處太陽能發電設施被毀!或汙染土壤和水...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韓國經歷了史上最長的雨季和多場颱風的襲擊,山體滑坡災害不斷,由此也暴露了山地太陽能發電設施存在的隱患
  • 韓國雨季這些安全常識你一定要知道!
    今天伴隨著電閃雷鳴和大風,韓國很多地方下了一整天的大雨。近些天,韓國很多地方會持續每小時100~150毫米的大雨,並伴有強風、雷電,部分地區最大降雨量會達到400毫米。降雨會持續到30號,因為低氣壓,會經常有強雷陣雨或暴雨。之後梅雨季進入收尾階段,會出現雨天和晴天反覆交替的天氣。
  • 城步牛排山附近公路,出現山體滑坡……
    紅網城步站6月6日訊(分站記者 肖丁勤 通訊員 孟坤吉)「牛排山風電場附近的公路出現山體滑坡,請求立即救援!」6月3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竹岔山村公路旁,城步新能源開發建設指揮部召集湘電新能源公司、大唐華銀城步新能源公司、國電集團城步新能源公司、三一新能源公司四家城步風電建設業主,正在聯合開展一場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演練。
  • 貴州水城山體滑坡,15人遇難,30人失聯(附現場視頻)
    這是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山體滑坡現場(7月24日無人機拍攝)。「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7月24日,救援人員在山體滑坡現場指揮搜救犬開展救援。7月24日,救援人員在山體滑坡現場開展救援。救援人員在山體滑坡現場操作工程機械開展救援(7月24日無人機拍攝)。
  • 環境保護——家用太陽能發電
    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一般由太陽電池組件組成的光伏方陣、太陽能充放電控制器、蓄電池組、離網型逆變器,直流負載和交流負載等構成。
  • 卸甲坪一處山體滑坡,41人被緊急轉移
    因連日降雨,我市卸甲坪鄉卸甲坪村三組出現一處山體滑坡。
  • 為什麼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比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根據一份新的分析報告,太陽能發電比風力發電甚至比水力發電的成本要高,至少在歐盟是這樣的。  雖然與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歐盟考慮能源成本比較多,但人們很少從這個角度考慮能源成本問題。由可再生能源諮詢公司Ecofys代表歐盟委員會對氣候變化、汙染和資源消耗的經濟成本以及發電廠的流動資金和運營成本進行了研究。
  • 山體滑坡巨石滾落!高海高速雙向不能通行!何時能通車?
    昨天晚上7點40分左右,高海高速,暉灣路段往昆明方向200米(黃金支隊路段),發生山體滑坡,巨石從山坡上滾下,將高速公路路面和中央隔離帶損壞。高海高速雙向道路損毀,不具備通行條件。       一些巨大的落石還直接跨越高速公路雙向車道,散落到輔道上,高海高速輔道也雙向斷交。
  • 【光伏】未來十年太陽能發電成本有望再降15%-25%
    到2030年,太陽能將成為美國各州以及加拿大,中國和其他14個國家中最便宜的新能源來源。 伍德·麥肯齊研究總監Ravi Manghani表示:「隨著世界努力從Covid-19大流行所造成的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同時達到《巴黎協定》的氣候和環境目標,太陽能在促進低碳排放方面的具有獨特的作用。」
  • 亞洲最大First Solar太陽能屋頂在臺灣!永鑫能源完成2MW系統開發
    響應節能減碳以及非核家園願景,臺灣必翔電動汽車與太陽能系統整合廠商永鑫能源、開發商雲豹能源聯手,在宜蘭完成了規模達2MW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為進一步響應巴黎協議和臺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的目標,必翔決定提供自家位於宜蘭的7,000坪的廠房屋頂,用於鋪設規模2MW的太陽能板,每年估計可發電211萬度。負責本次專案的系統商永鑫能源選用美商First Solar所生產的薄膜太陽能組件,建置成了全臺首座MW級薄膜型太陽能系統,同時也是First Solar在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案。
  • 深圳山體滑坡,泥石流足足有6米多厚,快12小時了,還有27人沒找到,祈求你們活著!
    今天11點40分左右,深圳市光明新區恆泰裕工業園發生較大規模的山體滑坡,附近西氣東輸管道發生爆炸。
  • 【產業要聞】太陽能板遭鳥糞轟炸 影響發電效能
    臺電在高雄永安鹽灘地興建的太陽能光電廠,因位處於候鳥聚集的永安溼地,太陽能板常遭到鳥糞攻擊,像轟炸機炸過一樣,留下滿堆白點,不僅影響發電效能,且每半年就得靠人力清洗,令臺電傷透腦筋;但保育團體不領情,直言光電廠本就不該蓋在溼地,「拼到了環保,卻犧牲掉環境」。
  • 貴州松桃山體滑坡已致507人受災,仍有6名失聯者未找到
    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貴州銅仁松桃縣甘龍鎮石板村7月8日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
  • 小小鳥糞嚴重影響發電性能!
    永安鹽灘地太陽能光電是全臺最大光電廠,位在永安溼地旁,佔地9.45公頃,太陽能板共有1萬6500片;因發電模塊僅約20年壽命,因此臺電搶著跟時間賽跑,拼最大發電效益。     高雄野鳥鳥會總幹事林昆海指出,政府發展綠能光電不該與溼地、農地爭地,永安溼地除是國家重要溼地,也兼具滯洪調節的功能,在氣候變遷劇烈的環境下,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淨土,呼籲把好的土地留給下一代。
  • 空氣汙染嚴重影響我國太陽能發電?!
    在眾多清潔能源中,太陽能發電是最經濟實惠的一種。我國是世界上光伏發電第一大國,截至2019年底,已累計光伏併網裝機量達到204.3吉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發電量2242.6億千瓦時,佔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3.1%。然而,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能在一個國家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不僅取決於安裝速度,還與空氣汙染水平掛鈎。
  • 【分享】核能發電已成能源發展首選
    太陽能、生物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遇到不穩定、受自然條件影響極大、功率低等多項瓶頸,使用成本極高。專家表示,在未來30年內,上述新能源不具備成為中國主力能源的條件,清潔、高效的核電成了首選。
  • 中國太陽能發電比煤炭更便宜,外國網友:如果到晚上,還怎麼用?
    我國在太陽能領域一直以來都有不菲的成就,而且還在不斷進步,取得又一成就!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中國有22%的城市裡,利用太陽能發電裝置併入電網後,其發電成本要比煤炭發電更低。在中國,商業和工業太陽能系統供電已經比國家電網的供電更便宜,而這也將促進中國商業和工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普及。
  • 「天鴿」外圍雲系肆虐昭通 山體垮塌 多人失聯
    彝良:山體垮塌形成堰塞湖 緊急轉移2000餘人「凌晨五點左右,我們在睡夢中被鄉政府的人喊醒,說龍洞河那裡的山塌了,叫我們趕緊轉移。目前,兩河鎮黨委政府已經有序組織堰塞湖下遊的900多戶2000餘名群眾進行了轉移。
  • 釐清對太陽能的十大誤讀
    儘管化石燃料已經比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更昂貴,而且是造成全球汙染和氣候破壞的主要原因,但某些有影響力的聲音仍然否認進行能源革命的必要性,並批評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