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到了山前趙,看到了與幾十年不一樣場景。現在村裡房子都搬到原址的兩邊小衝地裡,住的都小院,風景優美,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仍然覺得原址住的讓我留念。
山前趙,顧名思義就是山前面姓趙的村子,是本地趙姓的大村落。趙姓在峏山屬於大姓,共有十三個村莊。柘皋鎮的趙姓村莊,除了大塘趙和前圩的大趙,都和山前趙一宗。
山前趙在峏山前面。南面面對兩個圩口和柘皋河。早上一輪紅日從河岸升起,只見兩圩鬱鬱蔥蔥,陣陣水蒸氣忽影忽現,令人心曠神怡。村後是茂盛的青松遍布山頭,能聽到小鳥嗚叫,和陣陣的山風。住在此地,不似仙人勝似仙人。
山前趙最令留念的是原來的村落。這個村原址和我們這裡村落一樣,都在小崗上。村子東西兩面較低,但是都有大塘,村裡流水都可以流入兩個塘中。村有三條大巷子,巷內房屋建築非常精緻,人民公社時每條巷就是一個生產隊,也就是說這個村有三個生產隊,近六百人。
現在就介紹這些巷中房子的式樣——每家都自西向東,房子是三間兩房一廳,有廂房,也就是廚房,大門正對天井。天井下面有隱蔽的地下陰溝。天井接四簷流水。天井連著巷子。巷子上頭也是瓦房。對面就是另一家。房子的走向是一樣。也就是說每人都可以從這家到那家,而不需要從巷口進出。
這個村有兩大優勢,也是讓人佩服的,第一是雨水和用水問題。所有雨水和用水都可以從天井排掉,而天井裡還不積水。第二是防盜功能,晚上只要一閉巷口門,即閘門,任何人都不能進去。可以說強盜、土匪無法進入。
現在這個村已經變成剩下廢墟了。改革開放後村民都發財了,大部分人家都搬到兩邊衝裡蓋了新居了。
山前趙村人很聰明,前幾年都在上海發了財,因為漆工是該村的強項。在上海都知道山前趙漆工是有本事的。
山前趙村有一位趙天堯,在巣縣一中第一屆考入名牌大學生,從考入大學到現在從末回家,現在恐怕有近九十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