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與臉書形成鮮明對比」,推特禁政治宣傳廣告

2021-02-15 愛爾蘭吧

推特執行長多西(Jack Dorsey)周三(10月30)表示,推特將從下個月開始禁止政治宣傳廣告。

多西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已決定在全球禁止所有在推特上的政治廣告.我們認為政治訊息的傳播率應該是爭取來的,而不是用買的。」

多西(Dorsey)在推特上寫道,政治類型的推文將會因人們轉發或是跟隨而獲得更廣的觸及率,但是政治類的廣告則是用金錢來購買觸及率,等於是跳過了人們主動選擇的程序。他認為,人們「主動選擇」的權利十分重要,不應該因金錢被犧牲。

他也說,付費廣告迫使那些「給政治帶來重大風險的,針對人們的政治訊息」得以被用來幹預選票,導致數百萬人的生活受到影響。」

eMarketer的資深分析師安柏(Jasmine Enberg)表示,推特的決定與臉書形成鮮明對比。之前臉書因為對付費政治廣告採取放任態度遭受批評。但她補充說,政治廣告不太可能是推特業務的主力。事實上,政治廣告僅佔推特總收入的一小部分。該公司沒有每個季度公布具體數字,但表示,2018年中期選舉的政治廣告收入不到300萬美元。該公司報告第三季度收入為8.24億美元。

但安柏也說:「鑑於平臺的性質,人們、媒體發行人和政治人物仍自然會把推特使用來討論政治,這也意味著推特無法完全解決假訊息的問題。」

總部位於洛杉磯的獨立媒體採購商Hermann Digital LLC總裁赫爾曼(David Herrmann)則認為,根據直接和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合作經驗,他不同意禁止在包括推特在內的任何網路上投放政治廣告。他在推特上說:「禁止政治廣告不會損害總統競選,它會損害依賴付費廣告的地方政治」。

分析師認為,這個將在11月22日上路的禁令並不會大幅影響推特業務。但消息一出,推特股價還是下跌了1.9%。

 

編輯:孫賽

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翻譯:琪瑤

編輯:孫賽

來源:愛爾蘭時報

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推特、臉書封停近千個愛國內地帳號!這就是西方的「言論自由」?呵呵!
    香港局勢仍未平靜,昨天(19日),據BBC等多家外媒報導,兩家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推特突然意外插手,以「官方散布假新聞」為由,封停了近千個揭露暴徒行徑的內地帳號。自6月9日以來,香港反對派和一些激進勢力借和平遊行集會之名,進行各種激進抗爭活動。
  • 政治 | 美國大選撕裂, 社群媒體想脫身仍捲入政治風暴
    ,就連選前撤下競選廣告也被兩黨同聲抱怨。美國總統川普2016年當選後,部分分析認為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群媒體充斥俄羅斯散布的假訊息,依用戶喜好呈現內容的演算法形成相互取暖的「同溫「,導致美國政治極化與社會撕裂愈來愈嚴重,為川普勝選塑造有利條件
  • 推特、臉書刪近千內地涉港帳號!外交部回應了……
    這次推特披露了中國內地的936個帳號。這些帳號均有意在香港試圖散播政治紛爭的種子,包括破壞抗議行動的合理性和政治立場。接著,推特又發布了一篇聲明,稱該公司從即日起不再接受由政府控制的媒體提出的廣告業務。
  • 臉書突然「失寵」,美國政府開始下手了!
    聯邦和總檢察長的控告主要是質疑臉書收購照片分享工具Instagram和簡訊應用程式WhatsApp這兩家公司的交易。調查人員說,這兩起收購交易最終幫助臉書網站消除了數字市場潛在的強大對手,讓這個技術巨頭以用戶為代價,靠廣告致富;而用戶卻因此少了更多可自由選擇的社交網絡平臺。報導稱,兩起訴訟堪稱臉書網站在其16年多歷史上面臨的最嚴重的政治和法律威脅。
  • 推特臉書打擊陰謀論 YouTube鎖定匿名者
    ③▲點擊上方藍色字即可關注▲老中電臺廣播,每日精彩內容不容錯過老中電臺推特臉書打擊陰謀論 YouTube鎖定匿名者Google旗下影音平臺YouTube今天表示,已加強規範陰謀論宣傳內容,尤其是鎖定早已遭到推特
  • 臉書罕見封川普信息,推特也跟!
    當地時間5日,美國兩大社交巨頭臉書和推特都對川普及其競選團隊「下手」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報導稱,臉書當天表示,已移除川普帳號上一則含有新冠虛假信息的視頻,這也是臉書第一次移除川普帳戶上包含新冠病毒錯誤信息的帖子。《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推特也要求川普競選團隊移除其於推特上發布的同一段視頻。
  • 國際熱點 | 推特執行長宣布將禁止在其平臺上投放政治廣告
    >> 推特執行長宣布將禁止在其平臺上投放政治廣告;扎克伯格、川普團隊對此做出回應>> 五位哥倫比亞土著地區領導人被殺,震驚哥倫比亞人>> 川普政府提議規則:允許基於信仰的兒童福利組織拒納LGBTQ家庭>> 儘管川普退出,習近平和馬克龍也堅持重申氣候協定>> 俄羅斯推出
  • 外媒:川普帳號被封后,巴西總統呼籲推特和臉書粉絲轉戰其他平臺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2日報導,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當天呼籲他的粉絲們從推特、臉書轉戰其他平臺。此前,川普的推特和臉書帳號被封。博索納羅資料圖報導稱,博索納羅12日邀請他的660萬推特粉絲訂閱他在即時通訊應用Telegram Messenger LLP上的頻道,後者是臉書旗下WhatsApp的競爭對手。
  • 重金買臉書廣告!川普日砸79萬元固搖擺州 強壓白登
    但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團隊眼見苗頭不對,近來也大幅增加戰場州宣傳支出,10月起日砸79萬4000美元在搖擺州狂打臉書廣告,試圖說服心意未決的選民並激發基本盤。同一時期,白登的戰場州廣告支出,則約每天62萬1000美元。
  • 推特和臉書阻止川普帖文「誤導性」信息
    推特和臉書在今天(11月5日)阻止了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對計票過程提出質疑的帖文,使得美國大選不只展開了法律攻防戰,也將爭議延燒至社交媒體。
  • 臉書封殺「性」廣告:奶牛「太性感」,池塘漣漪疑「促銷性產品」
    對於臉書來說,這些奶牛顯然「太性感了」50歲的麥克·霍爾(Mike Hall)在漢克斯特的溫徹斯特經營著北壁畫廊(Northwall Gallery)。他在自己的臉書頁面上為照片做廣告,以便作為印刷品出售。
  • 絕地求生手遊剛被印度禁,當地人就推出了替代品
    FAU-G目前的宣傳海報nCore的聯合創立者之一維沙爾·貢達爾在推特上表示,要響應印度總理莫迪打造「自給自足」APP產業的號召。隨後,印度環境部長普拉卡什·賈瓦德卡也發布推特,為這部新遊戲站臺。暫且不論這部遊戲的政治色彩,nCore的官方推特,自今年元旦起就未曾更新任何內容,卻突然趕在9月份《絕地求生》手遊被禁後兩天公布遊戲。
  • [東南亞資訊]未按泰國政府要求刪除內容,臉書和推特或被起訴
    泰國數字經濟和社會部部長普提朋·彭納坎塔(Puttipong Punnakanta)於24日表示,由於此前社交媒體臉書和推特的公司無視了泰國數字經濟和社會部要求刪除
  • 川普:臉書推特若繼續作惡 將取消其免責保護
    隨著選戰的發展,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越來越暴露出他們的本性。(AP)繼14日臉書、推特對關於《紐約郵報》的報導的各類帖文進行審查並限制轉發後,15日繼續實施審查並限制轉發,而且,15日的限制轉發一度發展到限制用戶轉發聯邦眾議院共和黨官方網頁、限制川普競選團隊官方推特的發推、永久關閉白宮新聞秘書麥肯南妮(Kayleigh McEnany )的推特帳號的地步。限制國會共和黨官網是因為該網頁上轉載了《紐約郵報》關於亨特醜聞的報導。
  • 門頭溝區四舉措嚴打保健食品非法廣告宣傳
    本報訊 盧文風 為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根據《門頭溝區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行動方案》,門頭溝區市場監管局加強對保健食品廣告的監管,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宣傳含有疾病預防、治療及保健功能等內容的廣告違法行為,營造健康有序的廣告市場環境。 一是加強業務指導,夯實工作責任。
  • 臉書在印度,「裡外不是人」.
    據路透社17日報導,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在印度捲入政治鬥爭,鬧得「裡外不是人」。無論是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印人黨)還是反對黨國大黨都對臉書「偏向另一方的審查制度」頗為不滿。報導稱,印人黨議員加納塔日前批評臉書刻意壓制和審查人民黨聲音以及具有印度民族主義傾向的論調。
  • 大選過後,特權將消失,推特、臉書會否對川普帳號「下手」?
    美聯社11月25日報導,過去4年,總統川普一直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上享有世界領導人的特殊地位。儘管川普常利用其社交媒體特權傳播虛假信息,並對其批評者惡語相向。在大多數情況下,推特和臉書的應對方式均是在其帖子或推文下添加類似於警告標籤的內容,以溫和的方式引導人們獲取權威信息。不僅川普的推文受到管理,自10月下旬以來,推特已依照其「公民誠信」政策標記數十萬個帖子,對有關選舉、投票程序和統計結果抱有爭議或可能產生誤導的帖子加以處理。
  • 川普「過早」宣布「勝利」,推特臉書急忙發警告通知!
    據美國《新聞周刊》4日報導,川普過早宣布勝利的消息引發社交媒體網站推特和臉書發布警告通知,提醒人們切勿輕信,因為選票計算仍在進行中……《新聞周刊》:川普過早宣布勝利的消息引發臉書和Instagram發布警告通知當地時間時間4日凌晨0時許,川普連發兩推宣布:「我們領先很多,但他們卻想竊取選舉(結果)。我們絕不會讓他們這麼做。站點關閉後就不能投票!」
  • 美國學生臺灣急診臉書瘋傳 華郵撰文介紹臺灣健保
    華盛頓郵報也報導他的臉書內容,介紹臺灣快速、低廉且服務良好的健保體系。現年25歲、正在臺灣求學的博凱文(Kevin Bozeat)日前在個人臉書詳述因為身體不適在臺灣看病的經驗,他形容是「社會化醫學的恐怖」(horrors of socialized medicine)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