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永康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內容用第一人稱訴說,為骨一科同事陳為點讚,很快,這條朋友圈被很多醫務人員轉發。
「親愛的寶貝,別怕!叔叔現在和你一樣,感同身受,骨折是一件多少痛苦的事情;你的父母是那麼的傷悲,小小年紀的你居然承受這種痛苦;親愛的寶貝,別怕,叔叔會儘量醫好你,儘管我也因意外在你的手術前一晩導致蹠骨骨折,須制動臥床休息,可是一想到的那乖巧的樣子,拄著雙拐我也要來到你的手術床旁,我會用我的雙手來治好你,親愛的寶貝,別怕,相信我,我會盡我之力助你康復。
「醫生是人不是神,多年的醫學教育,始終會把病人的須求放在第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心勿須質疑」這樣的一句話,說出了不少醫務人員的心聲。
意外受傷 但答應好的手術不能有「意外」
陳為是骨一科小兒骨科的專家,7月20日中午11點多,當他拄著拐杖來到醫院,準備給6歲的小女孩手術時,醫院的同事都有些震驚。因為就在19日晚上,陳為因為踢足球,導致蹠骨骨折,須制動臥床休息,這個時候,他怎麼來了?
「我受傷是下班後,這個手術是幾天前約好的,昨天下午我去病房還答應幫孩子手術的,不能爽約啊。」陳為對同事們說。患者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因為車禍,導致脛骨骨折,患者父母十分著急,帶著孩子四處求醫,最終找到了陳為。
「做醫生說話要算話,如果我不來做手術,孩子就要再等待排期,或者轉院。時間拖久了更不好,我也是父母,我了解父母的著急和心疼。」
洗手,消毒,換手術服。由於右腿不能動,同事們都儘可能地幫助他。「我的褲子是同事幫我換的,他們都很有心。」陳為說。術前準備做好之後,由於拐杖不符合無菌要求,陳為丟到了拐杖,一瘸一拐地走進了手術室。
他穿著十多斤的鉛衣 單腿站了2個多小時
小兒骨科不同於成人骨科,脛骨骨折不能用鋼板,需要用彈性釘,手術的口子也要儘量小,要通過兩個半公分左右的口子完成。作為一名進修歸來的小兒骨科專家,在手術臺邊,陳為忘了自己的腿傷。他用左腳站立,右腳輕輕點地,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
由於行動不便,在手術中的射線檢查,陳為不便走出手術室。為了防止輻射,他背上了十多斤重的鉛衣,這對於只能單腿站立的他,更是一種負擔,一臺手術下來,他已經全身溼透。
「既然患者信任醫生,我們就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來,讓患者沒有遺憾。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會這樣做。」昨日,當知道自己火了,陳為對記者說。
儘管經過一番折騰,他的腿更腫了,但他一點不後悔。
說起陳為,不光醫院的人熟悉,他也是記者的老朋友了。他既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也是一個拼命三郎。當初,他接觸到小兒骨科,就是為了女兒。幾年前,陳為的大女兒脖子上長了一個小腫塊,脖子也歪了。如果是大人,這很好處理,可是女兒還小,能不能用大人的辦法治療?和所有父親一樣,他很緊張,翻閱了很多資料,也去了杭州、上海的醫院。
最終,他自己盡到了一名醫生、一個父親的責任,採用完全不同於大人的治療辦法將女兒治癒,而且治療效果很好。這是他初次接觸小兒骨科。
此後,他專攻小兒骨科,用一顆父母的心對待每一個患者。而他拄著拐杖還來手術的事,患者的家屬還蒙在鼓裡。「我來的時候他們進手術室了,等我出來他們已經走了,也沒必要告訴他們,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陳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