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LEGO,全球最暢銷的玩具之一,那帶有12種不同顏色的塑膠積木,曾經伴隨無數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和家長的心目中,樂高代表的是快樂,是無限的想像,是創意的未來。樂高不僅能拼出希望與幸福,還能砌出文化。
在本次2015香港書展中,一進入場館大廳,就發現中華書局的攤位被圍得水洩不通,小孩更是踮起腳尖伸著脖子。走近一看,原來是兩個樂高模型。長約1米,寬約0.3米,高約0.6米的樂高模型以香港城市建築、交通工具等為原型拼砌而成。
據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朱欣璨介紹,因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們的工作人員認識了香港樂高迷用戶組,發現他們向來都有砌關於香港歷史、文化、建築、人物等的模型,因此決定與他們合作幫其出書。「外國有很多樂高粉絲出版關於砌樂高的書,但香港卻從來沒有。」本港首本樂高積木創作專書應運而生,《砌出香港》解剖砌Lego的技巧與步驟、示範製作、相關歷史介紹,有趣生動地向讀者展示本港文化。
香港樂高迷用戶組(HKLUG)成立於2007年, 是一個由香港LEGO迷組成的社群。通過結交AFOL(adult fans of lego)會員,舉辦不同形式的積膠活動,推動LEGO創作。
色彩繽紛、造型奇特的樂高模型讓現場相機「卡嚓」聲不斷。兒子是樂高迷的陳女士對此次展出的模型大加讚賞,「藉助玩具寓教於樂,也讓孩子們在收穫快樂的同時增進對本土文化的瞭解,比單純說教來得更加有效。」
Lego最初發源於二戰前的歐洲小國丹麥,以Billund作為設計及生產基地,而Lego商標若分拆出來解釋,則源自丹麥詞彙「leg godt」,意思是「Play Well」,亦即「玩得好」。
設計師針對不同國家與不同年齡層加入更多流行文化元素,如《波斯王子》《反鬥奇兵》《哈利波特》等賣座電影。
此外,自從2008年開始,Lego工程師改用電腦工程設計軟體設計新一代Lego造型,為Lego公仔加入更多臉部表情和膚色特質,以拓展各國小朋友及成年人的聯想空間和提高造型玩具的首次組裝時的趣味效果。
Lego多年來並沒有推出與軍事,戰爭與武力相關的題材,這是與仿冒Lego的積木玩具的區別之處。
Lego的優點是可以循環組裝,在拆散原來的設計後,再發展成為各種文化作品、藝術作品、甚至是服裝、定情信物,把自己的愛好重新組拼合在一起,變成屬於自己風格的設計。
作為一種強調創意展示的工具,Lego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一直緊密,例如坊間出現了多本Lego收藏圖書,介紹不同年代推出過的Lego系列。
同時Lego的影響力亦以CGI形式進入電影及短片創作範疇,只要在Youtube內搜尋Lego,相信不難發現以Lego模型公仔為主題的CG動畫,被賦予生命在不同的媒介(包括遊戲)中不斷播放。
文/ 林曉紅 圖/ 吳子琳
編輯整理/ 胡美玲 胡燕琳 陸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