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是美國的北約盟友,但兩國的雙邊關係在近期恐怕是難以實現好轉了。
2017年的全民公投,讓土耳其從百年來的議會制轉變為總統制,而今年6月的大選,是土耳其確立總統制後的首次大選。
埃爾多安在大選勝出後導的「一出出好戲」,讓投資者們的擔憂一步步成真。
他在勝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毫不避嫌裙帶關係,將自己40歲的女婿貝拉特·阿爾拜拉克任命為財政部長,並獲得了任命央行行長的權力。
投資者開始憂患:埃爾多安正如願形成了對土耳其經濟的全面掌控。這一擔憂,在7月24日土耳其央行會議上,變成實錘。
7月以來,土耳其通脹升至15.85%的歷史高位,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緊張。當這種情緒在7月24日爆發導致裡拉急挫時,土耳其央行卻並未像市場預期那般調升利率。央行給出的解釋是:之所以維持利率不變,是因為內需疲弱。
而此次土耳其裡拉暴跌的直接原因,來自於美國針對土耳其的經濟制裁,更是土耳其與美國關係的裂痕的重要表現。
首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政府在土耳其國內政壇地位日益鞏固,其外交上秉持「新奧斯曼主義」,更加強調自己的「伊斯蘭」和「中東國家」身份,「政治伊斯蘭化」和「社會伊斯蘭化」導致土耳其身份的「去西方化」。
其次,在2011年以來,土耳其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出現分歧。土耳其認為,「民主聯盟黨」與活躍在土耳其南部的庫德「恐怖組織」——「庫德工人黨」屬於「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因此,土耳其希望美國能夠幫助遏制「民主聯盟黨」在敘利亞的擴張;而美國則認為,敘利亞戰場的首要目標是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民主聯盟黨」可以作為打擊極端組織的盟友,因此主張合作與協調。
除此之外,土耳其與美國關係最為敏感的議題,就是引渡「居倫運動」領導人、僑居美國的土耳其伊斯蘭學者居倫。埃爾多安認為,發生在2016年7月的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就是居倫「遙控指揮」的,因此要求美國引渡居倫給土耳其受審;而美國則認為,居倫的引渡需要土耳其與美國地方檢察和司法機關接洽,美國政府無權幹涉司法事件。
無論是逮捕美國駐土耳其使館的土耳其僱員梅庭·託普茲,還是監禁美國在土耳其的傳教士布倫森,土耳其認為自己是在清除「居倫運動」在國內的「網絡」,而美國則堅持認為土耳其在破壞外交規則。在此背景下,美國針對土耳其的經濟制裁也就不可避免。
同時,美國的經濟制裁所帶來的土耳其貨幣貶值,使得土耳其和美國之間陷入更深的敵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