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室在低位直腸癌根治術上,千方百計保住患者的肛門,和放療科合作、引進新輔助放化療技術,針對局部晚期癌症患者,將放化療提到術前進行。
低位直腸癌因為癌變組織離肛門近,以前保肛幾乎是奢望。手術後,只能在腹部開孔做「人造肛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劉大姐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肛門還能保住。她的癌變組織離肛門才4釐米,而且查出腫瘤細胞有直腸壁和周圍淋巴區轉移,屬於超低位直腸癌。手術前,市一醫肛腸外科陳濤團隊在進行多學科討論(MDT)後決定,先為她做新輔助放化療,將擴散到直腸壁和周圍淋巴區的癌細胞縮小到腸壁內後,再進行3D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根治保肛術。肛門保住了,而且手術也很成功。術後,劉大姐恢復了以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癌細胞擴散後,直接手術可能切不徹底,術後局部復發的概率也高。放化療後再手術再化療,能降低局部復發的概率。」陳濤說。目前金華地區只有4家醫院能開展3D腹腔鏡下手術。而市一醫是較早引進,且開展結直腸手術例數較多的醫院之一。「3D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就是可以達到8~10倍的放大視野和立體視覺,手術操作更加精準,對低位和超低位直腸癌可以進行更加徹底地切除,同時可以對控制排便的神經和肌肉進行更好的保護,所以低位直腸癌才得以保肛。」陳濤解釋。
陳濤(左一)帶領團隊查房
除了結直腸腫瘤,痔瘡、肛瘻、肛裂等疾病治療也是科室的重要工作。以前有個誇張的說法,「十人九痔」。雖然有些誇張,但足以證明痔瘡的發病率高。但對痔瘡,很多人認識上有誤區。陳濤表示,一些非正規的診所常常拿痔瘡會癌變來誘導患者,導致患者因害怕而做了本可以不需做的手術。「我們建議大多數痔瘡患者採用保守治療,用藥緩解症狀。保守治療無效才會建議做手術。」陳濤說。手術治療痔瘡有多種手術方式,從傳統的外剝內扎到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PPH)、直腸黏膜套扎術(RPH)、都卜勒引導下的痔動脈結紮術(D-HAL),科室不斷引進新的技術,力求為病人提供個體化的最佳治療方法,達到併發症少、微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