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渲染「中國學術間諜」威脅,擬定新規防尖端技術外流

2021-02-26 智匯海洋

近年,美國屢次以「學術間諜」的汙名抹黑我國海外留學生、科研工作者。而最近日本「中國學術間諜」威脅論也甚囂塵上。26日,日本《讀賣新聞》以「加強留學生審查,警惕『學術間諜』」為題,惡意渲染海外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有組織地盜取日本尖端技術的陰謀論。

26日,日本政府發布《綜合創新戰略2020》草案,該草案「為了防止本國尖端技術洩漏,提出了嚴加審查海外留學生和研究者等方針」。草案將於7月中旬在內閣會議上通過。

草案相關內容 (截自 首相官邸官網)

《讀賣新聞》稱,截至今年5月「國內高等教育機關內有超228000名留學生,政府正在警惕其中有被外國軍方、情報機構派遣來的竊取知識財產的『學術間諜』。」報導稱「(政府內)有人認為,特別是中國政府會有組織地使用留學生,竊取外國技術。」

《讀賣新聞》報紙相關報導 (圖自推特)

《讀賣新聞》是日本最大的保守媒體。該報還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日本官員稱「中國(資金)已經潛伏在日本學術界,中國的影響力已經存在。」

草案本身也提到,「在國內研究人員申請公共研究資金之際,要公布外國企業和組織提供資金的情況,如果存在虛假申報等情況,將取消資金的發放。」

《讀賣新聞》近期發布了多篇報導,多次以所謂「中國學術間諜」為靶子。報導稱,日本已召集專家制定對策案,要「以防間諜的心態去審核校園裡的科研項目」,同時也會參考美國的做法。而美國近期的所作所為就是用惡意設限、縮短籤證、甚至非法拘留等手段對付中國留學生、科研工作者。

讀賣新聞24日報導截圖:警戒中國學術間諜……政府「將參考美國做法」

眼下,連日本幸福實現黨這種源自新興宗教的邊緣小黨也趁機宣揚「中國學術間諜」,為自己賺取眼球。

自中美關係日趨緊張,不斷有美國政府官員拿中國學術界「做文章」,不僅在籤證上加強限制,還大言不慚、自作多情地污衊中國科研學者和留學生「竊取美國知識技術」。4月,反華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宣稱應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理工科,理由竟是中國「試圖從美國偷走新冠病毒疫苗」,還稱「中國學生想來的話就應該選修莎士比亞的著作和《聯邦黨人文集》,而不是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

對於美國限制我國留學生赴美學習,我國教育部曾於6月12日作出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政府出臺限制中國留學人員的錯誤做法,堅決反對將正常的留學交流政治化和汙名化。中方敦促美方回歸理性,尊重民意,多做有利於增進中美人民相互交流和理解的事情。我們將繼續支持中美學生交流,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學生來華學習深造。

來源:觀察者網  原題:日本擬定新規防尖端技術外流,日媒渲染「中國學術間諜」威脅  

智匯海洋 定位於中國海洋智庫核心媒體,整合推送海洋資訊、傳播海洋學術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和媒體所有;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公眾號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立即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將嚴審赴日留學籤證,以防與國安相關尖端技術「流入中國等國」
    【環球網報導記者 崔妍】繼美國出臺了針對中國留學生及研究人員的「籤證限制」後,日本《讀賣新聞》5日「獨家報導」稱,日本政府明年起也將嚴格審查赴日留學籤證
  • 針對中國,日本又發射了一顆間諜衛星
    間諜衛星主要分為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兩類,目前,日本把這兩類間諜衛星同時投入使用。日本政府目前共有6顆偵察衛星在使用中,包括3顆搭載高性能攝像機適用於日間拍攝的光學衛星、2顆能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拍攝的雷達衛星和1顆預備衛星。
  • 【Sino-Dental 2017】日本展團:最新技術 最尖端齒科材料器械
    社團法人日本齒科商工協會以及日本國家展團的所有參展企業,衷心祝賀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口腔設備材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盛大開幕
  • 有間諜!終止交易
    一曰邦汋,二曰邦賊,三曰邦諜,四曰犯邦令,五曰橋邦令,六曰為邦盜,七曰為邦朋,八曰為邦誣」其中第一位的「邦汋」指的就是盜取國家機密者 由此可見自古以來竊取國家秘密就是最為嚴重的一類犯罪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網絡技術及應用的普及
  • 佩服日本雜誌的腦洞:5萬「中國間諜」潛伏日本
    從日本右翼領軍人物櫻井良子誣衊8萬在日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到一本原來並不關心政治的八卦雜誌以此博眼球,日本國內熱衷編造和炒作「中國威脅論」的趨勢令人擔憂。有日本問題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極右翼政客和輿論人士已經習慣將有關中國的事情極端化,以便他們推行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
  • 不是間諜?中國女子私闖莊園正式被起訴
    正因為這位張玉婧女士各種言論不一,以及隨身和酒店物品特殊,讓媒體將此事無限放大,一時之間關於張是否為「間諜」的討論充滿了華文和英文各大媒體。間諜?待查中...雖然這位張女士的行為看起來很詭異但是也很滑稽,甚至一些媒體反問:美國,你怎麼老抓住這麼笨的間諜。不過張玉婧的案子,還是被與國安安全掛上了鉤。
  • 3名中國間諜被驅逐?真相來了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2月6日在官方網站發表《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致<每日電訊報>有關中國媒體報導的駁斥函》:《每日電訊報》2月5日刊登題為《偽裝成記者的三名中國間諜被逐出英國》的報導,我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 不是間諜?中國女子私闖川普莊園真容曝光,正式被起訴
    正因為這位張玉婧女士各種言論不一,以及隨身和酒店物品特殊,讓媒體將此事無限放大,一時之間關於張是否為「間諜」的討論充滿了華文和英文各大媒體。雖然這位張女士的行為看起來很詭異但是也很滑稽,甚至一些媒體反問:美國,你怎麼老抓住這麼笨的間諜。不過張玉婧的案子,還是被與國安安全掛上了鉤。
  • 不是間諜?中國女子私闖川普莊園真容曝光,正式被起訴!
    正因為這位張玉婧女士各種言論不一,以及隨身和酒店物品特殊,讓媒體將此事無限放大,一時之間關於張是否為「間諜」的討論充滿了華文和英文各大媒體。雖然這位張女士的行為看起來很詭異但是也很滑稽,甚至一些媒體反問:美國,你怎麼老抓住這麼笨的間諜。不過張玉婧的案子,還是被與國安安全掛上了鉤。
  • 【最新】不是間諜?中國女子私闖川普莊園真容曝光,正式被起訴
    正因為這位張玉婧女士各種言論不一,以及隨身和酒店物品特殊,讓媒體將此事無限放大,一時之間關於張是否為「間諜」的討論充滿了華文和英文各大媒體。雖然這位張女士的行為看起來很詭異但是也很滑稽,甚至一些媒體反問:美國,你怎麼老抓住這麼笨的間諜。不過張玉婧的案子,還是被與國安安全掛上了鉤。
  • 美國針對中國的「獵巫行動」連自己人都不放過?
    FBI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關係密切,他們調查了一大批科學家而且這樣的調查往往預設立場,和中國有關係的人會受到特別照顧按照美方的說法,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打擊那些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受中國影響的科學家結果只有4%的人存在智慧財產權問題FBI要求高校行政部門配合反間諜工作,嚴格審查與中國有關的機構和人員但他們給出的標準又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該查什麼
  • 英國軍情五處新負責人首次公開演講大談「敵對國家」,宣稱中國為「最大的長期威脅」
    《泰晤士報》刊發題為《軍情五處負責人警告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威脅》的文章。麥卡勒姆宣稱,目前,俄羅斯的敵對活動對英國造成了「最嚴重的打擊」,但中國卻是最大的「長期威脅」。麥卡勒姆透露,英國安全部門正在加大工作力度,以應對中國的「敵對活動」,包括政府試圖「竊取」英國智慧財產權以及針對技術和基礎設施的企圖。
  • 韓星整容視頻外流 護士趁麻醉錄影威脅醫院600萬
    一名有名的歌手兼演員C某在麻醉昏睡的狀態中被拍下影片及照片紀錄,被該病院的護士A女偷偷存檔,還轉向威脅自家醫院院長
  • 仗反間諜法之劍 聚反奸防諜之力
    學好用好反間諜法法律武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規定了間諜行為、國家安全機關的法定職權、公民和組織的義務和權利、法律責任等重要內容,是國家安全機關、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反間諜鬥爭的法律遵循。國家安全機關近期披露多起反間諜典型案件,以鮮活事實和深刻教訓引導人民群眾識別現實中的間諜組織和間諜行為,並在遇到境外間諜滲透拉攏時,主動舉報、主動交代、積極配合國家安全機關開展調查工作,共同維護國家安全。
  • 荷蘭發布「中國戰略」:中國對荷蘭已構成威脅!需注意中國學生!
    自民黨在這個報告中認為,中國這個國家,已經構成了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威脅」,希望荷蘭與其他國家一起,制止中國的「強權政治政策」,這甚至超出了經濟的範圍。自民黨稱,荷蘭內閣必須堅持下去,以「遏制中國在荷蘭和歐洲的擴張」。
  • 美擬設論壇探討如何反擊「學術間諜 」,對國際合作影響幾何?
    SASTA法案的主要提倡者、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Mikie Sherrill說,社會各界對美國高校的學術間諜活動存在很深的擔憂,尤其是缺少法律方面的支撐。法案的主要共同發起人、眾議員Jim Langevin則表示,該法案「將為學校提供自衛的工具,同時保護國際學生為美國作出的重要學術和文化貢獻。」
  • 6名日本間諜有4人獲釋2人扔被調查 中方查獲80份涉密地圖等資料
    2017年3月底,有6名日本男子因涉嫌在華從事間諜活動在山東及海南兩地被捕;據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透露,目前這6名男子中的4人已獲釋並返回日本國內,他還稱希望中國政府能儘快釋放剩下的2人。不過,據27日最新消息,這6名日本男子分別屬於「日本地下探查株式會社」和「大連和源溫泉開發公司」,目前仍在中國依法接受調查的2人則是這兩家公司各自的負責人。
  • 【六周年】清華長庚林明貴醫師當選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學術工作委員會副主委
    11月6日,中國防癆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在江蘇揚州召開2020年換屆改選大會,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執行主任林明貴
  • 「美國最大安全威脅不是中國,而是——」
    他們指出用冷戰來描述中美目前的競爭關係是錯誤的歷史類比,並表示中國不構成美國的「生存威脅」。萊弗勒和文安立共同主編了《劍橋冷戰史》,被學界認為是迄今最全面、最系統地闡述冷戰歷史的權威著作。《參考消息》:不少美國媒體和分析人士都將目前的中美競爭關係貼上「新冷戰」或「冷戰2.0」的標籤。
  • 【聽力論壇】2017年中國聽力語言論壇(第五屆中國聽力論壇)演講專家介紹—劉欣、力博宏 、郭毅
    自2013年起,中國聽力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因其規模大、規格高,學術交流前瞻性強、廣度和深度突出,該論壇已成為我國聽力障礙預防與康復領域的品牌學術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