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的報導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據悉,韓國此舉是為了解決低生育率的問題。
據報導,韓國政府15日敲定「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為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
新政還推出了「3+3育兒假」制度,即父母雙方都為未滿12個月的子女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的育兒津貼,以此鼓勵「夫妻雙方共同育兒」。
生育問題已經是這個世紀很多國家的問題,現在各國的出生率是越來越低了,因此不少國家都出臺了一些政策,想要鼓勵生育。
比如我們國家,就直接開放了二胎政策,甚至有專家建議「放開生三胎」引發熱議。
若在中國,每個月給你1800元,你願意生孩子嗎?在生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不同輩分的人擁有不同的想法。
往往老一輩人生孩子的原因是這樣的:
1.生孩子是自然規律,到一定歲數就要生。
2.他們的長輩催他們生,他們就生。
3.別人家都生了,不想做另類的人,那麼自己也生了。
4.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5.生兒養老、生兒防老等。
6.說不定多生幾個,其中一個翻身了,全家就翻身了。
而往往年輕一代人思考生孩子的想法是:
1.為什麼要生?
2.生了以後,我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獲益是什麼?
3.我工作忙的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生了孩子那不得活的不成人樣?
4.是我想生,還是我爸媽想生,還是我公公婆婆想生?
5.生了以後,他(她)能不能過得比我小時候好?我自己都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怎麼保證這個小可愛?
6.誰帶啊,老一輩帶的話教育觀念能不能匹配?
7.費用問題,現在養孩子是軍備競賽,壓力山大。
8.生孩子可是要對職業生涯有影響的。
隨著年輕人婚戀觀念的轉變,如今全球多個國家都在為生育率的問題頭疼,但是現在年輕一代人面臨著生活的各種壓力,養育一個孩子少則十多萬動輒幾十萬,更加重要的是現在人的生活觀念也轉變了,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的人們這種觀念越來越淡薄。
不論是生活壓力,生活習慣,還是觀念的變化,短時間內提高生育率完全是不可能的,對此,不少年輕人認為應該把這個作為一個過程,科學的、持續性的改變,不應該通過外力手段改變,那樣只會是留下更多的後遺症。
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永遠無法預知這個世界明天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和996工作制較勁的年輕人想不到轉眼就被安排上延遲退休了;曾經因為多生一個孩子被罰巨款、拆房子的人也絕對想不到二三十年後就「放開生二、三胎」了……
我們無法預知變化,更無法避開風險,所能做的事不過是增強應對變化和風險的能力。若無萬貫家財,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尋求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所有不確定的工具,也許保險就是不錯的選擇——無論是保證我們有錢治病、儘快恢復健康的醫療險,以及在意外忽襲時能夠緩衝傷害和損失的意外險,還是如若我們不幸傷殘、身故後,留一筆撫恤金給家人的壽險,抑或為孩子求學生涯規劃、特定年齡分階段領取的教育年金險,更有保證「老有所依」、生活質量不受退休影響的養老險……這些都能給我們的人生建立一道堅實的屏障,讓不確定的未來有了確定的安排,和更多的安全感!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從本公眾號轉載文章至其他平臺所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