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人,戀愛結婚,生個孩子,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歷程,有人會認真做完這三個步驟,有人會因為偷懶或者膽小找個人就算,也有人只要戀愛不要孩子做一枚快樂的丁克。不婚和丁克一族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但如果有人跳過所有步驟,直接進入造人環節,這「離經叛道」你能接受嗎?
目前,大不列顛帝國(英國)正在盛行著一種「無愛造人」社交方式,這個網站平臺與大刮煽情風的婚戀網站不同,用戶在平臺上註冊後發布信息後,匹配的雙方自願對接後,通過人工授精就進入「造人」環節,無愛繁殖。
按照英國的法律規定,如果通過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或者私人診所進行人工授精手術,父親沒有孩子撫養權。這些平臺突破了這種權利限制,通過網站向會員提供的家庭式人工授精服務,父母雙方都擁有撫養權。
不得不接受的是,這種新的人生方式正在被越來越來的年輕人接受。以英國為例,有3個主流網站:
1、Co-ParentMatch.com,成立於2006 年,目前註冊有2000名會員;
2、Co-parents.co.uk,成立於2008年,由一名英國男子索夫建立,會員人數已經達到10000;
3、成立於2011年的 PollenTree.com則是風頭強勁的後來者,目前已經撮合了120個孩子的出生。
在這些平臺上,大概有30%的會員有尋找配偶的意願,剩下的基本處於自願捐精狀態。除了生育之外,雙方可以私下商訂關於日後生活的協議,比如是要共同撫養孩子,還是只做捐精,不過這一切都不具備法律效力。
儘管這種平臺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但其創始人認為世上大部分人都在遵循的規則並不是完全尊重人性,希望平臺能為單身人士、同性戀者提供了婚姻以外的方式生兒育女,圓滿自己的人生。有位專職在平臺上捐精的男子,其所提供的精子成功與超500卵子結合生孩子,並一直與相應家庭的夫婦保持友好聯繫。
這種另類的社交網站其實是在挑戰全人類根深蒂固的情感、道德、倫理以及法律底線,無愛繁殖,是自由還是放縱?是清醒還是胡鬧?有觀點認為,網站平臺上所產生的協議都不受法律保護,這意味著有違約風險,由於沒有感情基礎,沒有社會責任壓力,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會否增加家庭暴力、嬰兒被拋棄的風險;又比如,網站的進入門檻的合理界定還需要進行長久的探索。Co-ParentMatch.com的創始人Patrick arrison表示有採取一定的風控措施,防止詐騙事件,但並無更具體的介紹。
把這類社交網站放到中國,估計太出格,太激進。但不可否認,它的出現,刺中了我們對婚姻的反思:我們可能真的不是那麼需要戀愛婚姻。先戀愛結婚再生子一直是一套不可打破的規則,但女星徐靜蕾不也揚言「情感上有安全感,經濟上不需要他人保障,我為何要結婚」,女性如果足夠勇敢和強大,為何需要用婚姻來證明?陳可辛和吳君如有著堅如磐石的感情和女兒,但也是不結婚,男人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保護自己的孩子和女人,為何要用婚姻來證明?。這些「叛逆」決策的背後,都透露出共同信息:在尋找靈魂伴侶的路上,戀愛、婚姻和孩子並不存在不可逆轉的順序,或許不需要按部就班走流程,孩子也可以不是「愛情結晶」,就像婚姻並不是愛情必須的鋪墊一樣,也可以走向圓滿。最後,套用一句俗語: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更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比起可以解除的婚姻契約,血濃於水的親情何嘗不是最「靠譜」。
新媒體廣告傳播合作分割線:
高小姐:15876519013
楊小姐:020-830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