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海走在巡林的林間小道上,他用手指向兩邊的巍峨青山說道:「這座山是下西洋,那座山叫黃公坑,往裡面走是西山嶺,接著是龍潭山、竹山,一直到花竹巖.我每天按這個路線走,可以把山林巡護個遍」,他嘴角洋溢著驕傲的微笑,仿佛在介紹自己精心照料的孩子們。接著,他又如數家珍地說道:「我們村現在有3672人,27個村民小組,山場面積 28154畝,其中納入補助的公益林面積5577畝、天然林面積4276.6畝....」一向沉默寡言的他變得健談起來了。
為了做好護林工作,馮正海開始刻苦鑽研業務知識、虛心向林業技術人員請教、積極開展護林宣傳、紮實做好山林巡護。隨著護林現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最令他犯難的是如何儘快學習運用林長通APP、北鬥導航等軟體,於是他要求他兒子馮是波每天要抽出時間來教他。通過一次一次的操作,一遍一遍的練習,現在打開他的林長通APP,你會發現每周他都能堅持巡林在6天以上,並已熟練掌握用軟體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使「守護的眼睛」能時刻密切監控基層青山的一線。
馮正海說護林工作很重要,但光靠我一己之力,是難以做到的,只有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才能真正守護好青山。剛擔任護林員時,他的行為讓很多村民不理解。
「老沈,聽說你要到自家山場砍些柴,你不能砍這些木頭」馮正海告訴路邊的正準備去砍柴沈大爺。老沈滿臉疑惑地反問道「這是我家的自留山,砍些木頭燒柴怎麼不行啊?」馮正海耐心地解釋說:「是你家山沒錯,但是現在已納入天然林補助範圍,之前還籤訂了合同,國家將給補助的..」
「這是誰家的小孩,誰讓你們在山林邊上烤紅薯的?還不快熄滅火堆,這樣非常容易引起山林火災」。小朋友們立刻踩滅火苗後,一呼而散,邊跑邊喊著:「山邊冒煙,罰款一千。快跑!馮爺爺要來打屁股了」。隨後,馮正海走過去細心地翻開小火堆,撲滅最後一點餘火,再三確認熄滅後才安心離開。
正是馮正海一次一次的及時制止違規行為,一遍一遍地耐心向群眾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的護林工作慢慢地得到了群眾們的認可和支持。自他擔任護林員以來,所管護的山林區域內未發生過一起毀林事件、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森林管護情況良好,他用默默的付出築起了一道堅實的大山守護牆。
馮正海走在熟悉的巡林路上平靜地說到:「我年紀大了,孩子們都成家了,我現在最大的理想就是靜靜地守護著這些養育我長大的青山,盡我所能地去保護好它們,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動,我會讓我的兒子繼續去守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