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北宋儂智高起義時,三聯杜區是賓陽府所在地,當時官兵與起義軍就在附近激戰,但未分勝負。於是官兵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正月十一這天全城紮起炮龍張燈節彩,而城裡居民提前過起了元宵節,城內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儂智高探得消息後被迷惑了,以為對方正在過節不會有軍事行動,放鬆了警惕,結果被官兵突襲打敗了。此後,當地的居民便每年都定期過起了炮龍節。(八十年代舊賓陽縣誌有記載,根據這一傳說,炮龍節大概是八百多年歷史)
傳統炮龍年年舞,年年傳統舞炮龍。賓陽炮龍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2008年6月賓陽炮龍節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吃燈酒是賓陽人民歡度炮龍節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習俗。這天也是正值正月十一那一天。「燈盞花開歡盛世,酒香人醉樂綿綿」,這是古人讚頌賓陽燈酒節的詩句,也描繪了太平盛世喜慶豐年的美好景象。到現在吃燈酒則是人們共同出資,「丁酒」仍是原來的「丁酒」,可是賦予了燈酒會時人們聯絡感情,規劃創造美好未來等更多新意。
彩架遊行
開始時間:上午10時30分出發地點(每年時間不同,詳情請留意當地發布的炮龍節信息)
燈酒節「百家宴」
時間:14:30左右~17:00左右(時間根據各街道實際情況)
地點:賓陽縣城(賓州鎮)各大街道、街上
炮龍節開幕式
時間:19:00
主地點:炮龍老廟(雲集約18條龍、其中五條是百年老龍王,
炸炮龍
時間:晚上,19時00分至次日6時30分
鑽龍肚
當龍在炮光中遊舞時,人們紛紛擠到迴廊下,伺機「鑽龍肚」,即從龍的肚皮下穿行。傳說鑽了龍肚能帶來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業有成,家寇美滿;若是年輕的情侶攜手鑽龍,今生定能喜結良緣,白頭偕老。鑽龍肚不僅給人一種在炮聲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舞動的龍身。
搶龍珠
龍身的每一件東西都代表著吉祥如意:捋下幾絲龍鬚,系在家畜欄上,能求得家畜無病無瘟;扯一小塊龍皮,可保你今年五穀豐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龍含於口中的財珠,商人獲得此珠就能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所以,引來人們不遺餘力地「搶龍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