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逗笑社》看了看了一期半,還有半期沒看完,看完的部分總有點《66極限挑戰》的味道,還不錯。
平日裡經常聽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能夠讓我哂然一笑,放鬆0睡。或許多少因了他們的緣故,有了好奇心,想要聽聽有沒有好玩的逗樂的新段子,便看了第一期。結果沒有失望,還有了一丟丟的驚喜。總體而言,第一期四平八穩,感覺這群德雲少爺們沒有放開,束手束腳的。第二期有了小爆發,算是玩起來了,只是相聲剛聽了第一個,就有事沒能看下去了。6不過,目前為止,德雲逗笑社給我的最深的印象卻不是他的點擊率、喜劇效果,而是在嬉笑怒罵間體現出來的德雲社的規矩。
老話講的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老郭的德雲家宴,場面確實夠大。人多,輩分不等,但講究禮數。
有幾個鏡頭印象深刻,首先是選座。秦霄賢是小輩兒人,有道是「不知者不怪」,即使做錯了位置,插科打諢也能馬虎過去。但他卻在考慮坐哪時費勁了心思,因為小輩兒是沒有坐中間的,最後選了個離邊倒數第二的位置坐下了,還調侃「進可攻,退可守」。
欒雲平、嶽雲鵬兩個雲字輩的師兄先後推門進來時,秦霄賢和尚九熙都是立馬站起來招呼問好,這就是規矩。
王九龍的椅子腿折了,惹得眾人哄堂大笑,不覺間秦霄賢立馬讓出自己的座位,顯示出了一個小輩對師兄的尊重,也由此看出德雲社日常的家教素養。不僅是這個小輩,就是德雲社副總管欒雲平、德雲一哥嶽雲鵬都在座位選擇上反覆衡量,唯恐亂了禮數,壞了規矩。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有了這個規矩,也就有了章程,有了秩序,有了與時俱進的坐標。而這就是傳統,是文化傳承。
郭德綱、于謙和秦霄賢三人吃飯,喝茶的工夫,秦大少爺挨了說,因為他倒茶後,把茶嘴衝向了師傅,這是不禮貌的。因為古時長亭送別,茶嘴衝人就是送人的意思,有不敬之嫌。這和「滿杯酒,半杯茶」有同等之意。古時,生活匱乏,酒是糧食精,屬於珍貴之物,滿杯酒,表示敬意。而茶需滾水浸泡,倒滿茶容易燙傷人,還不容易放涼,等的時間更長,所以,半杯茶為敬。與其說秦霄賢是被批評,不如說是點撥,是郭德綱、于謙對他的言傳身教。德雲弟子千百,為什麼是他呢?其中原由,不難看出,這是郭德綱有意栽培。
在《歡樂喜劇人》中,燒餅等人演出結束,挨個和郭德綱擁抱,表達對師傅的感謝。在擁抱時,他們都是半屈著退,低著頭的,沒有一個高過師傅。這就是尊師重道,衝這點兒,就值得我們學習。
這還只是禮數方面的規矩。其實,無論是什麼規矩,我們都要遵守,可以與時俱進,創新豐富,但絕不能置之不理,壞了規矩。就像《寒戰》裡的梁家輝說的「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不管是明是暗,第一步學會它,不過好多人還沒有走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知道為何?自以為是。第二步,就是在這個遊戲裡面把線頭找出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裡面玩,這樣才能勉強保持性命。」規矩是講給不守規矩的人說的。只要習慣了規矩,就不再是約束的強制力了
就像郭德綱所說的「你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而禮數、規矩就是我們的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就是尊老愛幼的文化,是我們的精神脊梁。我們必須弘揚傳承,豐富發展。
猜你還想看:
直接給冠軍算了!德雲鬥笑社引發吐槽,郭德綱各種內定被指不公平
《德雲鬥笑社》郭德綱評孟鶴堂表演存巨大失誤,小孟表情耐人尋味
元氣滿滿的哥哥年輕舊照,王耀慶搞笑,看到吳奇隆:羨慕劉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