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的小陸
「一開始麻醉,沒有任何感覺,被喚醒之後可以聽到醫生們在說話,知道手術在進行中,但沒有太多感覺。」小陸回憶說:「在和醫生聊天互動時,醫生突然讓我唱首歌,我就脫口而出這首《遺失的美好》,具體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可能也因為我小時候看過很多張韶涵的電視,然後對這首歌比較喜歡。」
「醫生主動和我來溝通手術的過程,和我約定,大概是因為第一次動手術,所以手術前沒有太害怕的感覺,有擔心,也有激動。清醒的狀態動手術,沒有痛感,還能唱歌,至今覺得這個技術真的神奇。」術後的小陸恢復得很好,「你看我現在點滴也只需掛一瓶了。」
術中喚醒手術的奇妙之處
為什麼要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做手術?樓林解釋,小陸這個腦瘤位置非常「毒」,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如稍切多點,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腫瘤又切不乾淨,對患者將來後續的康復治療有很大的危險。「只有在患者清醒的時候,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地找到運動功能區域,手術才能繞開這個區域,精確切除腫瘤。」
為什麼要求讓患者唱首歌?樓林介紹,因為唱歌考驗患者發音、語言組織,以及對韻律的掌控,可以準確判斷語言功能好壞。
患者醒著做手術,難道不覺得痛嗎?「這一手術,不僅對手術醫生要求很高,麻醉師同樣如此,對麻醉藥量、濃度及時間掌握得恰到好處。」樓林解釋,麻醉藥是個大的概念,裡面包括鎮靜藥、鎮痛藥,還有的藥物兼有鎮靜、鎮痛功效。在患者醒著的時候,只是少用了鎮靜藥,而鎮痛藥依然持續在給,所以患者是感覺不到痛的,能夠按照事前計劃與醫生進行交流。
「手術成功與否,患者心理素質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否則,到要緊關頭,他毀『約』了,會影響手術順利進行,甚至前功盡棄。」樓林說「所以術前要與病人反覆溝通,好在我們醫院在這方面已積累了經驗,通過量表和醫師的專業評估,大量心理量表測定以及談話來看,小陸是個開朗樂觀的人,依從性佳,可以跟醫生很好配合。(文中小陸系化名)
神經外科術中喚醒(清醒開顱術)技術是指在保證患者無任何痛苦的前提下精準切除腦內病變而保留重要腦組織,從而使患者在術後能最大程度保留重要的腦功能(如語言、運動、音樂、邏輯計算、認知等等),多用於神經外科功能區病變的切除,包括運動區、語言區、高級認知功能區等,是「精準醫學」的最好詮釋和體現。其不僅需要對麻醉進行精確控制,且對氣管插管技術和術中監護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還需要神經外科和神經電生理醫師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目前在國內只有大型神經外科中心能開展「術中喚醒」這一項目。浙江省人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樓林團隊已於2010年成功實施了第一例術中喚醒開顱手術,目前樓林團隊已實施該技術近百例。資料顯示,這類病變觸及功能區病人做常規全麻手術,有近30%可能會發生語言、行動等功能障礙,而在清醒狀態下做手術,可能性只有4%。
原標題: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唱張韶涵《遺失的美好》!選歌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