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逛植物園,看到有人圍著一棵結「八角茴香」的樹議論。作為熱心市民,我當然是要上前提醒的:「這可不是能吃的八角啊!」不過對方也是植物愛好者,知道它的底細,並不需要熱心提醒。
這個「八角茴香」的真實身份是紅毒茴。
↑一棵紅毒茴
紅毒茴 Illicium lanceolatum,屬於五味子科八角屬,與果實可食用的八角 llicium verum 是同屬近親。
八角結的果實就是八角茴香,大家應該都知道。孔乙己吃的茴香豆,著名的五香粉裡都會加。而紅毒茴,聽名字就知道有毒。
↑紅毒茴果實
時值果期,紅毒茴樹上結了許多果實。
其實不難發現兩者果實的差別。紅毒茴果實發育極不均勻,而且樹上果實從 8~14 個角的都有。而八角茴香的果實形狀就要規則多了,角也是清一色的八個,少有例外。
↑八角茴香,THOR拍攝 ,來自維基百科
事實上,八角屬的一眾植物,除了八角 llicium verum 能較安全的食用外,其它種幾乎都有劇毒。誤食有毒「八角茴香」,會產生頭暈、嘔吐等症狀,更甚者引起臟器衰竭,導致死亡。
所以萬萬不能貪便宜,自己摘外頭的「八角茴香」回家燒肉煮豆吃。
↑紅毒茴的花
紅毒茴在杭州植物園以及西湖邊的一些老公園裡作為景觀植物種植,在西湖群山裡也有少量野生。
從景觀角度來看,紅毒茴耐蔭,樹高適中,適合在林下種植。植株分支點低,枝繁葉茂,終年墨綠,適合做綠牆、塑造空間感。尤其是每年四五月還會開出一樹秀麗精製的紅色小花,《夢溪筆談》中稱其為「紅桂」,是很漂亮的樹種。
除觀賞外,紅毒茴也可做藥用。傳統中醫藥稱之為「莽草」,以葉入藥。[1] 而現代醫學發現,可從紅毒茴和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進而製成抗禽流感藥物「達菲」。[2][3]
↑野生八角屬植物,攝於雲南
最後,八角屬在南方還有很多野生種類,基本都喜愛蔭蔽的林下環境。開花都挺好看,但果實基本也都有劇毒。萬萬不可自己摘來吃。
參考資料
[1]《中藥大辭典》
[2]王國偉. 披針葉茴香莖、葉化學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D]. 第二軍醫大學, 2012.
[3]聶良鄧. 以莽草酸為起始原料合成磷酸奧司他韋(達菲)及其類似物[D]. 華東理工大學, 2012.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