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化妝品市場備受爭議,很多品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增長情況已不如往年。
但情況也不至於太糟,有兩個統計數據可能能讓廠商安心:
80、90後消費者形成了巨大的購買力,80後及90後人均護膚品的消費金額是358元,比60後70後人均的263元高了接近100元。而且千禧一代更願意嘗試新的產品、品牌;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在下降。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洗髮、護髮、染髮多花錢,消費者不再只有大賣場裡的平價洗髮產品可選,高檔洗髮水的市場佔比2014年時是15%,2015年增長到22%,2020年預計是30%;相應的,大眾級別洗髮水市場在萎縮。
韓妝是行業增長的受益者,而且已經火了好幾年,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財年銷售額同比上漲22%至 2928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4億),營業利潤則同比上漲19%至578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4億)。
除了千禧一代消費者,中產階級消費習慣也是化妝品公司正努力研究的。愛茉莉太平洋中國總裁高祥欽說:「中產階級要追求的是品質與性價比,每一分花費都會考慮是否值得。此外,我們也發現,中產階級消費者願意將錢花在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服務體驗上。這讓我們明白,要根據中產階級所需、消費者特徵、模式與行為,去創造一個獨有而特殊的體驗來滿足這一階級。」
韓國兩大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和LG生活健康的增長勢頭都很迅猛。前者中國消費者更為熟悉,品牌包括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呂等,2015財年的業績顯示,兩家均創造了銷售額和營業利潤的歷史新高。
愛茉莉同期的合併銷售額同比增長20%,增至5.66萬億韓元(約 297 億人民幣),營業利潤增長39%至9136億韓元。LG生活健康的銷售額則增長14%至5.33億韓元(約 281 億人民幣),營業利潤增長34%至6841億韓元。
韓國化妝品巨頭還有一個共同點:高端品牌表現出眾。愛茉莉太平洋的雪花秀銷售額在韓國化妝品品牌中首次突破1萬億韓元;LG的WHOO(後)的銷售額也增至8081億韓元。
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另一變化也讓企業看到了希望: 儘管在整體市場上彩妝產品佔比只有25%左右,比護膚品75%份額低,但彩妝過去3年一直維持兩位數增長。為適應這種趨勢,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品牌蘭芝,進行了品牌升級,在護膚品基礎上擴大彩妝品類份額。
彩妝產品上,中國消費者購買行為不少都是為追求明星同款,就像一字眉和咬唇妝的瘋狂流行。
2015年,尼爾森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使用過韓國美容產品的中國消費者心中,韓國品牌在許多方面較日系及歐美系美容產品更具優勢,兼具有效、創新、時尚等優點。大陸的受訪者中,對於韓國品牌的認知有39%來自於廣告,25%來自於韓劇,這遠高於臺灣和香港地區。
【送福利:蘋果公司有史以來最失敗的產品都有哪些?】關注「公司環球」的微信公號(ID:qqgsstory),然後回復關鍵字「蘋果」,小M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