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每次一提到食品安全的話題,人們就繃緊了神經,這不,前幾日在朋友圈瘋傳的蒜芯蘸「白色液體」,大夥們就議論紛紛,就怕這「病」從口入了。「蒜苔蘸料」經過幾天的網絡傳播發酵,相關部門也對該事件進行了回應。那麼,這「白色液體」到底是不是「病」,究竟是有害還是無害呢?
網傳「蒜苔蘸料」視頻
這是近期朋友圈傳播次數較多的一個「蒜芯蘸料」視頻,幾名婦女手上戴著手套,身上穿著防水的塑料外套,熟練地將一捆捆蒜芯的尾部,浸入白色液體裡。
這段總共時長不超過10秒的視頻傳遞出來的信息並不明朗,很多人由「蒜芯」和「不明液體」這兩個關鍵詞聯想到了食品安全和不明添加。
不少民眾看到之後十分擔心,視頻中的不明液體到底是什麼?是有害還是無害呢?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忠介紹,5月份正是蒜苔收穫的季節,網上那段視頻錄的就是蒜芯收穫後、入庫貯藏前的處理,用來蘸蒜芯的乳白色液體是一種蒜芯保鮮劑乳液,其主要成分是咪鮮胺,可有效抑制蒜芯貯藏期黴變、老化,結合冷庫貯藏可使蒜芯的貯藏期延長至8個月以上。
咪鮮胺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屬於上面說的液劑,從咪鮮胺在其他農產品中殘留代謝情況看,常溫下咪鮮胺的半衰期約為10天,1個月後降解率可達90%;冷庫條件下70天左右其降解率可達90%,若蒜苔經過8個月貯存,其中殘留的咪鮮胺也降解了。
別看現在蒜芯已基本實現了常年供應,但其實蒜芯原本並不好貯藏。
蒜芯的苔苞部位作為「傳宗接代」的器官處於發育旺盛階段,若不在低溫、高溼、低氧的條件下貯存,食用部分的營養和水分會迅速「貢獻」給苔苞,自身老化、纖維化,就根本沒法吃了;而在高溼條件下,蒜芯的梢部特別容易發黴,一旦發黴往往造成整庫蒜苔「全軍覆沒」。
蒜芯採後若不採用任何保鮮措施,也就能放一周左右,加上冷庫貯存,也就能延長到兩三個月。
王鳳忠說,為了解決蒜芯貯藏的難題,蒜芯保鮮劑早在20年前就開始應用了,它的研發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的,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煙劑,蒜芯入庫架上預冷期間進行密閉煙霧燻蒸抑菌;另一種是液劑,也就是視頻中使用的這種,在蒜芯入貯前或庫內預冷期間,進行蘸梢或噴梢,晾乾後裝袋,達到抑菌防腐目的,同時兼有對苔梢保綠防衰的作用。
2015年,全國蒜芯入庫貯藏量高達80萬噸,是我國蔬菜冷藏業中貯量最大、貯藏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
專家介紹,2005年以來,我國蒜芯一直大量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的蒜苔產品大部分也經過冷庫貯藏。日本對進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非常嚴格,其中就要求淨菜中咪鮮胺殘留不得超過0.05mg/kg,而十多年來,我國蒜芯對日的出口未出現因保鮮劑超標而大批受阻的情況。
(直播廣州綜合人民網及網絡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