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罪者》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它脫離出非黑即白的世界,沒有選擇去刻意的描繪加害方犯罪手段的兇殘,亦或者去表現受害方昭彰正義的艱辛。它的關注點集中在——事發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的困境,以及媒體和社會大眾的不同態度。同樣是和「罪與罰」相關的議題,《噬罪者》在《與惡》的基礎上則進一步深入。劇中男主名叫王翔,年輕時是個助教。
十幾年前,他因為涉嫌殺害一名女高中生,而被送進了監獄。
美好前途就此終結,他的餘生都將被打上「殺人犯」的標籤。
十多年的牢獄生涯之後,他獲得假釋出獄,但依然要接受警察協助監督,每個月都要到教育中心報到一次。一個有犯罪前科的人,想找個能混口飯吃的工作都很難。由於年紀已經不小,他找不到什麼合適的工作,只能到工地去做臨時工。於是,在一番考慮之後,弟弟決定給男主介紹一份工作——到自己的情人潘太太那裡當司機。
工作並不複雜,就是負責接送潘太太的女兒小愛上下學。
當然,男主對潘家人隱瞞了自己的黑歷史。
回歸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點,王翔必須再一次融入自己的家庭生活。沒錯。
連他自己都意識到了,自己不對,自己不像是這個世界的人。
再然後,一些主流媒體紛紛開始關注王翔。
但是別忘了,王翔可是一個有前科的殺人犯。
如果他被曝光,那就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將公諸於眾……
先是走在路上、坐在車裡,都會有人把他認出來,甚至強行跟拍;
接著就有人打電話給電視臺,曝光男主曾殺過人,提醒民眾小心謹慎;
再後來,還有人把寫著「殺人犯」三個字的照片,密密麻麻地貼滿男主媽媽開的小店門外。
這正是劇中的一句臺詞所說的:接著,是無罪的人。
但,本片的反轉還不僅限於此——
陰差陽錯之下,男主入獄前的女友雯青和他再次相遇了。
由此,十幾年前,男主當年殺害高中生曉君的真相,開始漸漸浮出水面。
這起案件的中心,一共是四個人。
男主、男主前女友、男主弟弟、被殺害的女孩。
男主的前女友一直對這件舊時耿耿於懷,她一直認為,男主因為她才成了殺人犯。
但緊接著,導演又用男主和弟弟的對話,暗示我們當年的案件另有隱情——真正害死曉君的似乎並不是男主,而是他的弟弟。
男主是為了弟弟的前途,才選擇頂包替罪。
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就連劇中飾演主角的演員莊凱勳,在劇集播出後,也只能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留下一個問號:畢竟這個世界藏著太多的秘密,可以直視的,可以迴避的,這也是如同破題的劇名《噬罪者》一般地註定了它的體質,無比真實,卻又難以透視,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答案,但或許答案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戲散了,人生如何繼續前進?
喜歡的話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