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音樂主題活動日憶李凌
夏天是最熱烈的季節。
2020年5月20日,在全國著名五邑僑鄉臺山市,在巍巍北峰山下,在臺山四九鎮東方鄉永慶裡李凌故居,一場別開生面的「精彩臺山•5.20廣東音樂日主題活動」在這裡舉行。
臺山,是我國著名僑鄉,2002年榮膺「中國曲藝之鄉」,2006年5月20日廣東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臺山又增添了一塊響亮的「廣東音樂」文化名片。
臺山是「廣東音樂」之鄉,一點不假。其原因是廣東音樂源於清未民初,是一種流行於珠江三角州民間的樂種,臺山地處珠三角,民間曲藝甚盛行,多以演奏廣東音樂、粵曲為主;更重要的是,我國廣東音樂奠基人和發展者之一丘鶴儔先生就是臺山端芬鎮人,他於1916年出版的《弦歌必讀》是迄今為止見到最早的「廣東音樂"曲集。還有「廣東音樂」的大力推動和發展者李凌先生也是臺山四九鎮人,解放後,他對「廣樂音東」的普及與推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凌,臺山四九鎮東方鄉永慶裡人,青年時期思想進步,喜愛音樂,據鄉親回憶,他擅長二胡與小提琴,閒來興起,往往拉上一曲廣東音樂,娛樂鄉鄰。後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
李凌是我黨新中國音樂奠基人之一和開拓者,是我國著名的音樂評論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和活動家,生前曾任中央樂團首任團長、中國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李凌在北京身居社會要職,在致力發展新中國音樂事業同時,也念念不忘「廣東音樂"的發展。
1954年12月李凌編輯《廣東音樂》(第1集),由音樂出版社出版。
1955年9月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廣東音樂研究組編輯、廣東人民出版社發行了《創刋號》(《廣東音樂》第1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6年,廣東民間音樂團編輯出版《廣東音樂》第2集,1957年9月,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廣東音樂研究組編輻《廣東音樂》(第2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廣東音樂」研究組完成對「八大曲本」的挖掘、整理、研究及記譜工作。
1958年2月,李凌編緝「廣東音樂」(第2集),由音樂出版社出版。1959年6月,中國音樂家協會廣州分會編緝《廣東音樂曲集》第1集、第2集,由音樂出版社出版。
1964年4月,廣東省民間音研究室編印《建國以來「廣東音樂」新創作樂曲資料選楫》(一)油印本。
至此,「廣東音樂」稱謂逐漸成為業內和社會的共識。李凌為推動「廣東音樂」這一群眾喜聞樂聽的民間音樂的普及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凌生前晚年,每次回廣東或江門,都不顧自己年邁,坐車前往廣州與鄺健廉(紅線女)見面,商談廣東音樂與粵劇的發展。
今天,臺山市把該市「精彩臺山•廣東音樂日主題活動」的舉辦地點定在李凌故居,意義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在今天的「精彩臺山」•廣東音樂日主題活動中,來自臺山民間的曲藝隊伍演奏了大家十分喜歡、充滿激情的廣東音樂十大曲目《平湖秋月》和《旱天雷》。
活動中,朗讀者還朗誦了彭麗媛教授2013年12月在北京舉辦紀念李凌誕辰100周年活動時寫給大會的信《懷念李凌老師》:李凌老師是我的老師,我是他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李凌老師作為一個著名音樂教育家,作為一代名師,作為一個高尚的人,都讓我深深緬懷……
李凌是我愛人的伯父,同樣我也叫他伯父。由於這層關係,李凌生前我和他多次見過面,在我們心中,李凌就是一位慈祥、和藹可親、生活樸素的老前輩。
今日臺山,日新月異,文明之花遍地,處處綻放精彩,祝願李凌先生故鄉臺山市新時代文明建設事業更上一層樓,步步高!(文/李凌先生的侄女婿 伍燦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