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下午14:00至17:00之間,綏中東戴河出現了罕見的大幹潮,海水退離海岸,隨即驚現一條長約500多米的天然石甬道,從岸邊直通碣石。至此,人們可以直接從海邊走到碣石腳下,與高冷的碣石來一次親密接觸。
2017年12月25日陳景朝拍攝於碣石幹潮現場
碣石宮已被確認為秦國大門
葫蘆島人提起碣石,往往加一「宮」字——碣石宮。怎講?《遼寧地方史》記載:秦漢時期,在今遼寧渤海灣地區建有輝煌壯觀的宮殿,秦代的碣石宮和漢代的望海臺,它是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東巡時的行宮。碣石宮位於綏中縣萬家鎮牆子裡村,西距山海關15公裡。經初步發掘,已知宮殿遺址面積為15萬平方米。包括六處大型宮殿遺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頭、瓦子地、大金絲屯、紅石砬子和周家南山。碣石宮建在石碑地高地上。
遺址的立體建築靠海岸線、遺留下來的夯土臺高達8米,臺基邊長40米,有一半沉入地下,是一座規模宏偉的高臺多級建築。發掘出來的陶片和瓦當,都是秦漢磚瓦中罕見的珍貴文物,這裡出土的特大夔鳳紋瓦當和雲紋瓦當都是秦代皇家建築的專用材料,圖案的規範化為全國少見。據專家考證,碣石宮是秦始皇東巡碣石時興建的行宮,它與阿房宮、秦始皇陵並稱秦代三大工程。它與相鄰數十裡的河北秦皇島一帶發現的秦漢遺址,形成了圍繞以今山海關為中心的榆關內外的兩翼重要國門。
碣石宮遺址出土的夔鳳紋大瓦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瓦當
綏中碣石宮遺址
曹操東臨的,就是這個碣石,沒錯!
綏中碣石是不是當年秦皇漢武東臨,魏武揮鞭的那個碣石呢?這是一個爭議頗多的歷史問題。1984年,遼寧省文化廳對全省進行了大規模文物普查。從萬家鎮牆子裡村附近的考古發現看,帝王們「東臨碣石」,駐足於牆子裡村一帶,是沒法否認的。對於今人來說,所謂碣石,當然不是綏中抑或是河北昌黎這兩處,當年曹操東臨,也面臨著數處碣石,「東臨」尤以遼東灣左岸沿海幾處最為便捷。牆子裡村建有宮殿,魏武「遺篇」是有條件的。而昌黎的碣石山,距渤海之濱有四五十裡,何來「山島竦峙、洪波湧起」呢。通過分析,學者們認為矗立海中,與碣石宮相對的一組巨石就是「失落千年的古碣石」。
轉載自葫蘆島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