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鐵隧道局穿湖隧道相交叉的長1308米的雙層綜合管廊正在施工,施工現場,橘紅色多艙式管廊模架臺車非常引人注目。這是一部智能管廊臺車,由內模架及外模架組成,包括鋼結構主體框架、電機傳動系統、新型複合材料帶肋模板及行走裝置。臺車技術負責人羅光亮介紹,模板主要材料為改性聚丙烯樹脂及長玻璃纖維,使用連接手柄旋轉,實現模板之間連接。電機傳動系統可以實現牆體模板同步支模、脫模。行走裝置則為遠程遙控施工車,可實現臺車自動化行走施工。
這種先進的設備被用於隧道及管廊工程中,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連續施工,確保了施工進度。澆筑後混凝土成型質量可達清水或半清水效果,內實外美,質量優越。
在建設中,隧道結構防水採用國內頂級防水材質強化防水層處理,隧道鋼筋採用智能化鋼筋工廠集中加工、統一配送,保障質量標準。此外,項目運用高分子複合材料模板強化混凝土澆築成型質量,積極創造「雄安質量」。
在穿湖隧道工程建設工地,同樣具有大空間的雙層綜合管廊與之交叉的設計施工是重點和攻堅的關鍵。
容東片區AF社區RDSG-1標段項目總工程師董志偉介紹,這裡要形成三層立體交叉施工,雙層綜合管廊下穿穿湖隧道,形成共構疊加結構。結構構建複雜、施工難度大。通過加大施工人員投入和技術支撐,晝夜施工,20餘天時間就順利完成施工。
據介紹,項目著力推進大體量、複雜結構裝配式管廊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研發。目前已申請河北省科研課題1項,申請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穿湖隧道穿中央湖區及商業集中開發區段,我們3標範圍內穿湖段全長481米,全部為暗埋段,最大埋深14.5米。採用全封閉斷面,淨化地面交通,降低對景觀的影響。」丁劍敏介紹,隧道縱坡4%,結構尺寸大,牆板平均厚度80釐米至1米,施工過程中需解決大縱坡支架垂直搭設、混凝土縱向水平澆築等一系列問題。此外,為確保工期,對土體進行噴錨支護,為兩側結構施工提供工作空間。目前該標段底板已順利澆築完成,正在進行側牆頂板施工。
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容東片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基本原則,強化對地下空間規劃利用方式的創新和探索,設計「六橫七縱」的幹線市政道路和「一環七枝」的幹線綜合管廊,構建了地下綜合管廊、地下停車空間、地下公共服務空間、地下公共活動空間等構成的地下空間系統,實現架空線路入(管)廊和城市地下管線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